大黄15g、黄柏15g、黄芩15g、苦参15g。研细末。
苍术(炒) 厚朴(姜炒) 陈皮 猪苓 泽泻 赤茯苓 白术(土炒) 滑石 防风 山栀子(生研) 木通各3克 肉桂 甘草(生)各1克
猪苓 茯苓 车前子 泽泻 茵陈 赤芍 丹皮 黄柏 栀子 牛膝
黄柏(酒炒)150g 椿皮300g 白芍100g 当归100g 香附(醋制)50g
【性状】
为棕黑色的水丸;味苦。
【炮制】
以上五味,除椿皮外,其余黄柏等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椿皮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酌留部分包衣),用浓缩液与适量的水泛丸,用留下的浓缩液包衣,干燥,打光,即得。
晚蚕沙15克 生苡仁 大豆黄卷各12克 陈木瓜9克 川黄连(姜汁炒)9克 制半夏 黄芩(酒炒)通草各3克 焦山栀4.5克 陈吴萸(泡淡)0,9克
苍术125g,牛膝125g,黄柏(盐炒)250g,薏苡仁250g。
黄柏120克(切片,酒拌略炒) 苍术180克(米泔浸一二宿,细切,焙干) 川牛膝(去芦)60克
【服法】
上药研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姜、盐汤送下。
【功用主治】
清热燥湿,消肿止痛。用于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下肢沉重,小便黄少。
黄柏炒、苍术米泔浸,炒各15g。
防己15克(五钱); 杏仁15克(五钱); 滑石15克(五钱); 连翘9克(三钱); 山栀9克(三钱); 薏苡仁15克(五钱); 半夏(醋炒)9克(三钱);晚蚕沙9克(三钱);赤小豆皮(取五谷中之赤小豆,凉水浸,取皮用)9克(三钱)。
白术4.5克 人参(去芦)苦参(酒炒) 升麻(去芦)葛根 苍术各6克 防风(去芦)知母(酒洗)泽泻 猪苓 当归身各9克 炙甘草 黄芩(酒洗)茵陈(酒炒) 羌活各15克
制厚朴6g,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各3g,香豉炒、焦栀各9g,芦根6g。
飞滑石十五两 绵茵陈十一两 淡黄芩十两 石菖蒲六两 川贝母五两 木通五两 藿香四两 射干四两 连翘四两 薄荷四两 白豆蔻四两。
【汤头歌诀】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湿温时疫是主方。
黄芩9克 滑石9克 茯苓皮9克 猪苓9克 大腹皮6克 白蔻仁3克 通草3克
藿香二钱(6g) 川朴一钱(3g) 姜半夏一钱半(4.5g) 赤茯苓三钱(9g) 杏仁三钱(9g) 生苡仁四钱(12g) 白蔻仁一钱(3g) 猪苓三钱(9g) 淡香豉三钱(9g) 泽泻一钱半(4.5g) 通草一钱(3g)
杏仁五钱、飞滑石六钱、白通草二钱、白蔻仁二钱、竹叶二钱、厚朴二钱、生薏仁六钱、半夏五钱。因内含:杏仁、白蔻仁、生薏仁,取名为“三仁汤”。
【功效】
清利湿热,宣畅气机。
赤茯苓六两,当归(去芦)、甘草(生用),各五两;赤芍药(去芦,)、山栀子仁,各二十两。
上为细末。
木通9克、瞿麦9克、扁蓄9克、车前子12克、滑石15克、栀子9克、大黄9克、甘草梢6克。
知母30克 黄柏30克(去皮) 滑石90克
【制法】
上药为末,白水和丸。
干姜4.5克 甘草(炙)6克 附子(炮)9 g(去皮,破8片) 茵陈18克
栀子10克(劈) 甘草3克(炙) 黄柏6克
茵陈18g 栀子9g 大黄6g
【方歌】
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栀子柏皮加甘草,茵陈四逆治阴黄。
食疗养生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变化选择合适的食疗方,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