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菊饮(《温病条辨》方)
出处: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
组成:
桑叶 7.5g
菊花 3g
杏仁 6g
连翘 5g
薄荷 2.4g
桔梗 6g
甘草 2.4g
芦根 6g
煎服法:
上八味,以水适量,煎取药汁。
去滓,温服,每日2-3次。
功效与主治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邪袭肺卫,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即风热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辨证要点:
咳嗽,痰少或黄。
发热轻,恶风。
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方义解析
药物 | 作用 | 配伍意义 |
---|---|---|
桑叶 |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 为主药,轻清宣透 |
菊花 | 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 助桑叶疏风清热 |
杏仁 | 宣肺止咳,降气平喘 | 调理肺气,止咳化痰 |
连翘 |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 清解热毒,透邪外出 |
薄荷 |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 增强疏风解表之力 |
桔梗 |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 开提肺气,助药上行 |
甘草 | 调和诸药,清热解毒 | 缓和其他药物之性 |
芦根 | 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 生津润燥,治口渴 |
配伍特点:
轻清宣透:药性轻扬,善于疏散上焦风热。
宣肺止咳:注重调理肺气,缓解咳嗽症状。
临床应用
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痛)。
急性支气管炎(咳嗽、痰黄、轻度发热)。
流行性感冒(初期症状轻,属风热型)。
加减法:
咳嗽重:加前胡、枇杷叶。
热甚:加黄芩、金银花。
咽痛明显:加牛蒡子、板蓝根。
现代研究
抗病毒抗菌:桑叶、菊花等成分具有抑制病毒和细菌的作用。
镇咳祛痰:杏仁、桔梗能缓解咳嗽和促进痰液排出。
注意事项
禁忌:风寒感冒、脾胃虚寒者慎用。
服药后:宜多饮水,避风寒。
此方体现了吴鞠通治疗温病“轻可去实”的原则,是治疗风热犯肺的常用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