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甘石汤(《伤寒论》方)
出处: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篇》
组成:
麻黄(去节) 6g
杏仁(去皮尖,炒) 9g
甘草(炙) 3g
石膏(碎) 18g
煎服法:
上四味,以水800ml,先煮麻黄至600ml,去上沫。
加入其余三味,煎取300ml,去滓。
温服100ml,每日3次(以汗出为度)。
功效与主治
功效:辛凉解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热,肺热咳喘,发热无汗或有汗,口渴,脉浮数(即感冒、支气管炎等伴有热象)。
辨证要点:
咳嗽气喘,痰黄黏稠。
发热恶寒,无汗或微汗。
舌红苔黄,脉浮数。
方义解析
药物 | 作用 | 配伍意义 |
---|---|---|
麻黄 |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 开泄腠理,驱邪外出 |
杏仁 | 降气止咳,润肠通便 | 助麻黄宣降肺气 |
甘草 | 调和诸药,缓急和中 | 防麻黄、石膏之峻烈 |
石膏 |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 清肺胃之热,制约麻黄温性 |
配伍特点:
寒温并用:麻黄辛温发汗,石膏辛寒清热,相辅相成。
宣肺清热:针对表邪未解,里热已生之证。
临床应用
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咳喘痰黄)。
肺炎初期(发热咳嗽,无汗或汗出不畅)。
感冒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
加减法:
热重:加黄芩、连翘。
痰多:加贝母、瓜蒌。
阴虚:加麦冬、沙参。
现代研究
抗菌抗炎:石膏含硫酸钙,具有解热、抗炎作用。
平喘作用:麻黄碱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注意事项
禁忌:虚寒咳喘、自汗者禁用。
服药后:宜观察汗出情况,避免过汗伤阴。
此方体现了仲景治疗表里同病的思路,是辛凉解表的代表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