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汤

拼音:yinchenhaotang

茵陈蒿汤(《伤寒论》方)

出处: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组成

  • 茵陈蒿 18g

  • 栀子(擘) 9g

  • 大黄 6g

煎服法

  1. 上三味,以水1000ml,先煮茵陈蒿减600ml。

  2. 加入栀子、大黄,煮取300ml,去滓。

  3. 分三次温服(以大便通利为度)。


功效与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即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等)。

辨证要点

  • 身目俱黄,色泽鲜明。

  • 小便短赤,大便不畅。

  • 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方义解析

药物作用配伍意义
茵陈蒿清热利湿,退黄疸为主药,导湿热从小便出
栀子清热泻火,利三焦助茵陈清热,通利水道
大黄泻热通便,活血化瘀使湿热从大便而解,兼化瘀滞

配伍特点

  • 清热与利湿并重:茵陈、栀子清热利湿,大黄通腑泻热,表里分消。

  • 通利二便:通过小便和大便双重途径排除湿热。


临床应用

  1. 急性黄疸型肝炎(湿热蕴结型,伴发热、尿黄)。

  2. 胆囊炎、胆石症(湿热内阻,胁痛黄疸)。

  3. 其他湿热证如湿疹、皮炎(湿热下注或外泛)。

加减法

  • 热重:加黄芩、黄连。

  • 湿重:加茯苓、泽泻。

  • 腹痛明显:加白芍、延胡索。


现代研究

  • 保肝利胆:茵陈蒿含茵陈蒿素,能促进胆汁分泌,保护肝细胞。

  • 抗炎抗菌:栀子、大黄具有抗炎、抑菌作用,减轻炎症反应。


注意事项

  • 禁忌:虚寒黄疸、孕妇及脾胃虚弱者慎用。

  • 服药后:注意观察大便情况,避免过度泻下伤正。

此方体现了仲景治疗湿热黄疸的经典思路,是中医利湿退黄的代表方剂。

相关方剂

同类方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