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
药食同源,通过日常饮食调理身体
本周推荐:葱姜盐酒
香栾酒
香栾酒是一种以香栾(即柚子)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理气化痰、健脾消食、解酒醒神等功效,适用于胸腹胀满、咳嗽痰多、食欲不振、醉酒不适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香栾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香栾(柚子)果肉 | 500g | 理气化痰、消食解酒 |
白酒(4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 | 100g | 调和口感、润肺止咳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痰多咳嗽:加陈皮10g、半夏10g。
食欲不振:加山楂20g、神曲15g。
醉酒严重:加葛根20g、枳椇子15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香栾洗净,去皮取果肉,切成小块(避免使用苦味部分)。
冰糖捣碎备用,以利于溶解。
步骤2:浸泡药酒
将香栾果肉、冰糖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20~30天。
过滤去渣,静置3天后即可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香栾性温,阴虚火旺者慎用。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理气化痰:缓解胸腹胀满、咳嗽痰多、气喘。
健脾消食: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痞满。
解酒醒神:辅助治疗醉酒后头痛、恶心、乏力。
调和气血: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轻微不适。
2. 适用人群
饮食积滞、脾胃虚弱者。
经常饮酒、需要解酒的人群。
呼吸道疾病伴有痰多症状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上火)。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胃酸过多或溃疡患者慎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20ml,每日1~2次(饭后温服)。
解酒用途:醉酒后立即服用20~30ml,可缓解症状。
外用法:一般不推荐外用,以内服为主。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2~4周后停1周,避免依赖或副作用。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香栾含挥发油、柚皮苷,具有抗炎、抗氧化、促进消化作用。
白酒能增强药物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代谢综合征(配伍其他草药)。
研究发现其对酒精代谢有促进作用(需适量使用)。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香栾煮水或制茶(功效类似但较弱)。
橘红酒
橘红酒是一种以橘红(化橘红)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理气化痰、止咳平喘、健胃消食等功效,适用于咳嗽痰多、胸闷气滞、消化不良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橘红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橘红(干品) | 30~50g | 理气化痰、止咳 |
白酒(40°~50°) | 5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 |
冰糖(可选) | 20~5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痰多咳嗽:加陈皮10g、半夏10g。
气滞胸闷:加枳壳10g、木香5g。
消化不良:加山楂15g、麦芽15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橘红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确保无霉变)。
若用鲜橘红,需切片后阴干至水分减少。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干橘红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7~14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2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影响药效。
阴虚燥咳者慎用。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理气化痰:缓解咳嗽、痰多、胸闷等症状。
止咳平喘:用于支气管炎、哮喘的辅助治疗。
健胃消食:改善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
行气解郁:辅助缓解情绪不畅引起的症状。
2. 适用人群
痰湿咳嗽、气滞胸闷者。
消化不良、胃脘胀满者。
轻度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加重燥热)。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实热证(如高热、黄痰)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2次(饭后温服)。
咳嗽发作期: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可少量涂抹胸部按摩,用于缓解胸闷(注意皮肤敏感)。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2周后停1周,避免依赖或副作用。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橘红含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祛痰作用。
白酒促进成分溶出,增强吸收。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配伍其他止咳药材)。
研究发现橘红有抗氧化、改善消化功能的效果。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橘红泡水或煎汤服用(功效类似但较弱)。
百部蚤休酒
百部蚤休酒是一种以百部、蚤休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杀虫止痒等功效,适用于皮肤瘙痒、湿疹、疥疮、虫咬皮炎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百部蚤休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百部(干) | 30~50g | 杀虫止痒、润肺止咳 |
蚤休(干) | 20~30g |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瘙痒严重:加苦参20g、地肤子15g。
红肿热痛:加金银花20g、连翘15g。
干燥脱屑:加生地20g、麦冬15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百部和蚤休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确保无水分)。
将药材捣碎或切成小块,以增强药效释放。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处理好的百部和蚤休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14~21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使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药材需干燥,防止霉变。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清热解毒:缓解热毒引起的皮肤炎症、疮疡。
消肿止痛:减轻肿胀和疼痛,适用于虫咬、湿疹。
杀虫止痒:治疗疥疮、虱病等寄生虫感染。
润肤止痒:改善皮肤干燥、瘙痒症状。
2. 适用人群
皮肤瘙痒、湿疹、荨麻疹患者。
疥疮、虫咬皮炎等寄生虫感染者。
轻度皮肤感染或炎症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哺乳期妇女(避免药物影响胎儿或婴儿)。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皮肤破损或严重感染时慎用,建议咨询医生。
四、服用方法
内服:每次5~10ml,每日1~2次(饭后温服),用于全身性瘙痒或感染。
外用:用药酒涂抹患处,每日2~3次,轻轻按摩至吸收,用于局部皮肤问题。
疗程建议
连续使用1~2周后停用几天,观察效果,避免长期使用导致皮肤依赖或过敏。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百部含百部碱,具有杀虫、抗菌作用。
蚤休含蚤休苷,能抗炎、镇痛、解毒。
白酒作为溶剂,增强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皮肤渗透。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治疗真菌性皮肤感染(配伍黄柏、白鲜皮)。
研究发现其对某些寄生虫有抑制作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百部、蚤休煮水外洗或湿敷(功效类似但较弱)。
苏子陈皮酒
苏子陈皮酒是一种以紫苏子、陈皮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理气化痰、止咳平喘、健脾和胃等功效,适用于咳嗽痰多、气喘胸闷、消化不良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苏子陈皮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紫苏子(炒) | 50g |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
陈皮(干) | 30g |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痰湿重:加半夏10g、茯苓20g。
气虚明显:加党参15g、黄芪20g。
消化不良:加山楂15g、麦芽2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紫苏子洗净,炒香至微黄(增强温性)。
陈皮洗净,切碎或掰成小块。
步骤2:浸泡药酒
将炒香的紫苏子、陈皮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20~30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阴虚燥咳者慎用。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理气化痰:缓解咳嗽、痰多、胸闷气喘。
止咳平喘:改善支气管炎、哮喘症状。
健脾和胃:辅助治疗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
行气宽中:用于情绪郁结引起的胃脘不适。
2. 适用人群
痰湿咳嗽、气喘患者。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
慢性呼吸道疾病辅助调理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上火)。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实热证咳嗽(痰黄稠)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2次(饭后温服)。
咳嗽发作期: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可少量涂抹胸部按摩,辅助缓解咳嗽(注意皮肤敏感)。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2~4周后停1周,避免依赖和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紫苏子含挥发油、脂肪酸,具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陈皮含橙皮苷、挥发油,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胃肠功能。
白酒作为溶剂,增强成分提取和吸收。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研究显示其对调节肠道菌群有一定益处。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苏子陈皮煮水代茶(功效较温和)。
偏头痛熏酒
偏头痛熏酒是一种以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通过熏蒸或饮用方式,具有疏风散寒、活血通络、止痛安神等功效,适用于偏头痛、风寒头痛、神经性头痛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偏头痛熏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川芎 | 20g |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
白芷 | 15g | 散风除湿、通窍止痛 |
细辛 | 5g | 温经散寒、祛风止痛 |
白酒(50°以上) | 5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生姜(切片) | 10g | 温中散寒、增强药效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血瘀重:加红花10g、当归15g。
风寒甚:加羌活15g、防风10g。
失眠焦虑:加酸枣仁20g、远志1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将所有中药材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确保无水分。
生姜切片备用。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干药材和生姜片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加入白酒,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20~30天。
过滤去渣,药酒即可使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细辛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禁用。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疏风散寒:缓解风寒引起的偏头痛、感冒头痛。
活血通络:改善血瘀型头痛、月经期头痛。
止痛安神:辅助治疗神经性头痛、焦虑性头痛。
温经散寒:用于寒性体质者的慢性头痛。
2. 适用人群
风寒或血瘀型偏头痛患者。
长期头痛、反复发作的中青年人群。
体质偏寒、易受风寒侵袭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上火)。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热性头痛(红肿热痛)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内服:每次10~15ml,每日1~2次(饭后温服),用于头痛发作时或预防。
熏蒸法:取药酒适量,加热后熏蒸头部(避免烫伤),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用于急性头痛缓解。
外用法:用药酒涂抹太阳穴按摩,每日2~3次。
疗程建议
连续使用1~2周后停用几天,避免依赖或副作用。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川芎、白芷含挥发油、生物碱,具有扩张血管、镇痛作用。
白酒能促进药物吸收,增强疗效。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紧张性头痛(配伍天麻、钩藤)。
研究发现其对血管性头痛有缓解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药材煮水熏蒸或外敷(功效类似但较弱)。
辛沙蔓荆酒
辛沙蔓荆酒是一种以辛沙、蔓荆子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明目等功效,适用于风寒头痛、目赤肿痛、风湿痹痛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辛沙蔓荆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辛沙(干品) | 50~100g | 祛风散寒、止痛 |
蔓荆子(干品) | 50~100g |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风寒重:加防风15g、白芷10g。
目疾明显:加菊花20g、决明子15g。
风湿痹痛:加羌活15g、独活15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辛沙和蔓荆子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确保无水分)。
蔓荆子可轻微炒香以增强药效。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干辛沙和蔓荆子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加入白酒,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20~30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阴虚火旺者慎用。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祛风散寒:缓解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身痛。
通络止痛:改善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
清利头目:辅助治疗目赤肿痛、视力模糊。
活血行气: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疼痛。
2. 适用人群
风寒外感、头痛不适者。
目疾患者,如结膜炎、眼疲劳。
风湿痹痛、关节疼痛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上火)。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实热证者(如高热、便秘)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饭后温服)。
症状明显期: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药酒涂抹太阳穴或患处,用于头痛或局部疼痛。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2~3周后停1周,避免依赖性。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辛沙含挥发油,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蔓荆子含黄酮类化合物,能改善微循环、抗过敏。
白酒促进药物成分溶出,增强吸收。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治疗偏头痛、颈椎病(配伍其他中药)。
研究发现其对眼部炎症有缓解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辛沙和蔓荆子煮水代茶(功效较弱,需调整用量)。
食疗分类
按功效和适用人群查找食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