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
药食同源,通过日常饮食调理身体
本周推荐:葱姜盐酒
芎芷酒
芎芷酒是一种以川芎和白芷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通窍开郁等功效,适用于风寒头痛、风湿痹痛、月经不调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芎芷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川芎 | 30g |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
白芷 | 30g | 散风除湿、通窍止痛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风寒头痛重:加防风15g、荆芥10g。
月经不调:加当归20g、益母草15g。
风湿痹痛:加独活15g、威灵仙2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川芎和白芷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捣碎以增强药效。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川芎、白芷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20~30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阴虚火旺者慎用。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祛风散寒:缓解风寒感冒、头痛、鼻塞。
活血止痛:改善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
通窍开郁:辅助治疗鼻渊、 sinusitis。
调经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痛经。
2. 适用人群
风寒外感、头痛身痛者。
风湿痹症、关节疼痛者。
女性月经不调、痛经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阴虚血热者(易加重症状)。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实热证(如发热、口渴)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饭后温服)。
症状发作期: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药酒涂抹患处按摩,用于局部疼痛。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2~4周后停1周,避免依赖。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川芎含川芎嗪、挥发油,具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白芷含香豆素、挥发油,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效果。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治疗偏头痛(配伍天麻、菊花)。
研究发现其对改善微循环有益。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川芎和白芷煎汤代茶(功效较弱)。
猪脑酒
猪脑酒是一种以猪脑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补脑益智、安神定志、滋养肝肾等功效,适用于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肝肾不足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猪脑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新鲜猪脑 | 1个(约100g) | 补脑益智、安神 |
白酒(50°以上) | 5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30~5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记忆力差:加核桃仁20g、枸杞子15g。
失眠严重:加酸枣仁20g、远志10g。
肝肾阴虚:加熟地黄15g、山茱萸1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猪脑洗净,去除血丝和筋膜,用清水浸泡30分钟以去腥。
若使用其他药材,需清洗并适当处理(如捣碎或切片)。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处理好的猪脑和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7~14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2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确保猪脑新鲜,避免变质。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补脑益智:改善记忆力、注意力不集中。
安神定志:缓解失眠、焦虑、神经衰弱。
滋养肝肾:辅助治疗肝肾不足引起的头晕、耳鸣。
养血润燥:用于血虚导致的皮肤干燥、面色无华。
2. 适用人群
脑力劳动者、学生等用脑过度者。
中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睡眠不佳者。
肝肾亏虚、体质虚弱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儿童(酒精和猪脑可能不适)。
高血脂、高血压患者(猪脑含胆固醇较高)。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睡前温服)。
症状明显期: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一般不推荐外用,以内服为主。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2~4周后停1周,避免过量。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猪脑富含磷脂、蛋白质,有助于神经细胞修复。
白酒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营养成分吸收。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研究发现其对改善认知功能有一定帮助,但证据有限。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猪脑炖汤或煮粥食用(功效类似但较弱)。
核桃仁酒
核桃仁酒是一种以核桃仁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补肾益精、健脑益智、润肠通便等功效,适用于肾虚腰痛、记忆力减退、便秘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核桃仁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核桃仁(干) | 100~150g | 补肾固精、健脑润肠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肾虚严重:加枸杞子30g、菟丝子20g。
记忆力差:加远志15g、益智仁20g。
便秘明显:加火麻仁30g、杏仁15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核桃仁洗净,晾干或低温烘干(去除水分)。
可轻微炒香以增强香味(但避免过度加热损失营养)。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干核桃仁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15~30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湿热体质者慎加糖。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补肾益精:改善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遗精早泄。
健脑益智:增强记忆力、缓解脑力疲劳。
润肠通便:辅助治疗习惯性便秘、肠燥。
强筋健骨:用于骨质疏松、关节无力。
2. 适用人群
肾虚体弱、中老年人。
学生或脑力工作者。
便秘患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上火)。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腹泻或脾虚湿盛者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晚饭后温服)。
肾虚症状明显: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一般不推荐外用,以内服为主。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1个月后停1周,避免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核桃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保护心血管作用。
白酒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营养吸收。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老年痴呆症(配伍银杏叶、丹参)。
研究发现其对改善认知功能有积极作用(需适量饮用)。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核桃仁煮粥或泡茶(功效较弱)。
桃仁酒
桃仁酒是一种以桃仁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活血化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等功效,适用于血瘀证、便秘、咳嗽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桃仁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桃仁(炒制) | 50~100g | 活血化瘀、润肠通便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血瘀重:加红花10g、当归15g。
便秘明显:加火麻仁20g、杏仁15g。
咳嗽痰多:加杏仁15g、桔梗1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桃仁洗净,晒干或低温炒香(以增强活血效果)。
若用生桃仁,需注意去毒处理(一般炒制可降低毒性)。
步骤2:浸泡药酒
将炒制桃仁捣碎,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15~30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孕妇禁用,因桃仁有活血作用可能引起流产。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活血化瘀:改善血瘀引起的痛经、闭经、跌打损伤。
润肠通便:缓解便秘、肠燥症状。
止咳平喘:辅助治疗咳嗽、气喘。
散结消肿:用于瘰疬、疮疡等症。
2. 适用人群
血瘀体质、月经不调者。
长期便秘、肠道干燥者。
慢性咳嗽、气喘患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月经过多者(易加重出血)。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脾胃虚寒、腹泻者慎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饭后温服)。
血瘀证发作期: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药酒涂抹患处,用于跌打肿痛。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2~4周后停1周,避免副作用。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桃仁含苦杏仁苷、脂肪油,具有抗凝血、润肠作用。
白酒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药物吸收。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心血管疾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研究发现其对改善微循环有一定效果。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桃仁煮水或入汤剂(功效类似但较弱)。
复方蔓荆子酒
复方蔓荆子酒是一种以蔓荆子为主,结合其他药材的传统药酒,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等功效,适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目赤肿痛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复方蔓荆子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蔓荆子(干) | 30~50g |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
菊花(干) | 20~30g | 清热解毒、明目 |
薄荷(干) | 10~15g | 疏散风热、利咽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头痛剧烈:加川芎15g、白芷10g。
目赤肿痛:加决明子20g、夏枯草15g。
风热感冒重:加金银花20g、连翘15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所有药材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鲜品需阴干)。
蔓荆子可轻微捣碎以增强药效释放。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处理好的药材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7~14天(因含挥发性成分,时间不宜过长)。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2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药材易挥发,密封要严实,避免药效流失。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疏散风热:缓解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咽痛。
清利头目:改善目赤肿痛、视力模糊、头晕。
止痛:用于偏头痛、神经性头痛。
抗炎:辅助减轻炎症反应。
2. 适用人群
风热感冒初期症状者。
经常头痛、目疾患者。
体质偏热、易上火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脾胃虚寒者(易导致腹泻)。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风寒感冒者不宜使用(可能加重症状)。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2次(饭后温服)。
症状发作期:每次15~20ml,每日2~3次(根据病情调整)。
外用法:药酒涂抹太阳穴或患处,用于缓解头痛(避免入眼)。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1~2周后停用几天,观察效果,避免依赖。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蔓荆子含挥发油、黄酮类,具有抗炎、镇痛、抗菌作用。
菊花和薄荷增强疏散风热功效,白酒促进吸收。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治疗轻度高血压和焦虑(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研究发现其对病毒性感冒有辅助缓解作用。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蔓荆子、菊花、薄荷煮水代茶饮用(功效类似但较弱)。
蔓荆子酒
蔓荆子酒是一种以蔓荆子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等功效,适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目赤肿痛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蔓荆子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蔓荆子(干品) | 50~100g |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
白酒(4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30~5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风热感冒重:加薄荷10g、菊花15g。
头痛剧烈:加川芎10g、白芷10g。
目赤肿痛:加决明子15g、夏枯草1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蔓荆子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去除杂质)。
若用鲜品,需阴干2~3天以降低水分。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干蔓荆子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10~20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2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脾胃虚寒者慎用。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疏散风热:缓解风热感冒、发热、咽痛。
清利头目:改善头痛、头晕、目赤肿痛。
止痛:用于神经性头痛、偏头痛。
抗炎:辅助治疗轻度炎症。
2. 适用人群
风热感冒、头痛患者。
目赤、视力模糊者。
易上火、热性体质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加重症状)。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风寒感冒者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饭后温服)。
感冒或头痛发作期: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药酒涂抹太阳穴,用于缓解头痛。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2周后停1周,避免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蔓荆子含挥发油、黄酮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白酒能促进药物成分的溶解和吸收。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高血压头痛(需监测血压)。
研究发现其对改善微循环有一定效果。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蔓荆子煮水代茶(功效类似但较弱)。
食疗分类
按功效和适用人群查找食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