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

药食同源,通过日常饮食调理身体

本周推荐:葱姜盐酒

生姜酒

生姜酒是一种以生姜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温中散寒、解表发汗、止呕化痰等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风湿痹痛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生姜酒配方

成分用量功效
生姜(鲜)100~200g温中散寒、解表发汗
白酒(50°以上)1000ml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冰糖(可选)50~100g调和口感、润肺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 风寒感冒重:加葱白20g、紫苏叶15g

  • 胃寒呕吐:加陈皮10g、砂仁5g

  • 风湿疼痛:加桂枝15g、川芎1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 生姜洗净,切片或捣碎(以增加表面积,利于有效成分溶出)。

  • 若用鲜姜,无需干燥;若用干姜,用量减半。

步骤2:浸泡药酒

  1. 将生姜片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

  2.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7~14天

  3.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 生姜性温,阴虚内热者慎用。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 温中散寒:缓解胃寒腹痛、消化不良、呕吐。

  • 解表发汗:治疗风寒感冒、头痛、鼻塞。

  • 化痰止咳:辅助改善寒痰咳嗽、气喘。

  • 活血通络: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肌肉酸痛。

2. 适用人群

  • 风寒感冒初期、恶寒无汗者。

  • 胃寒不适、食欲不振者。

  • 轻度风湿痹痛、关节冷痛者。

3. 禁忌人群

  •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加重内热)。

  •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 实热证(如高热、便秘)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饭后温服)。

  • 感冒发作期: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服后盖被发汗)。

  • 外用法:药酒涂抹腹部按摩,用于缓解胃寒腹痛。

疗程建议

  • 连续服用1~2周后停用数日,避免过量。


五、相关说明

  1. 药理解析

    • 生姜含姜辣素、姜烯酚,具有抗炎、抗菌、促进血液循环作用。

    • 白酒能增强生姜的温散功效,加速药效吸收。

  2. 现代应用

    • 可用于预防晕车晕船(少量服用)。

    • 研究发现其对消化系统有保护作用(需适量使用)。

  3. 替代方案

    • 不善饮酒者可用生姜煮水代茶(功效类似但较弱)。

2025-08-13 3717

丁香柿蒂酒

丁香柿蒂酒是一种以丁香和柿蒂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呃、行气止痛等功效,适用于胃寒呃逆、脘腹冷痛、呕吐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丁香柿蒂酒配方

成分用量功效
丁香(干)10~15g温中降逆、散寒止痛
柿蒂(干)10~15g降逆止呃、和胃止呕
白酒(50°以上)500ml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冰糖(可选)20~50g调和口感、润肺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 胃寒重:加干姜10g、高良姜10g

  • 气滞明显:加陈皮10g、木香5g

  • 食欲不振:加山楂15g、麦芽15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 丁香和柿蒂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确保无水分)。

  • 若用鲜品,需阴干至完全干燥,避免霉变。

步骤2:浸泡药酒

  1. 将干丁香和柿蒂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2. 加入白酒,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7~14天

  3.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2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 阴虚内热者慎用。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 温中散寒:缓解胃寒引起的呃逆、腹痛、呕吐。

  • 降逆止呃:有效治疗顽固性打嗝(呃逆)。

  • 行气止痛:改善脘腹胀满、消化不良。

  • 和胃止呕:用于恶心、呕吐症状。

2. 适用人群

  • 胃寒呃逆、脘腹冷痛者。

  •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者。

  • 受寒后出现呕吐、打嗝者。

3. 禁忌人群

  •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上火)。

  •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 实热证(如胃热呕吐)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 日常保健:每次5~10ml,每日1~2次(饭后温服)。

  • 呃逆发作期:每次10~15ml,必要时即时服用。

  • 外用法:可少量涂抹腹部按摩,用于缓解冷痛。

疗程建议

  • 连续服用1~2周后停用几天,避免依赖。


五、相关说明

  1. 药理解析

    • 丁香含丁香油酚,具有抗菌、抗痉挛作用。

    • 柿蒂含鞣质、黄酮类,能抑制呃逆中枢。

    • 白酒促进药物吸收,增强温通效果。

  2. 现代应用

    • 可用于辅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

    • 研究显示其对神经性呃逆有较好疗效。

  3. 替代方案

    • 不善饮酒者可用丁香柿蒂煮水代茶(功效稍弱)。

2025-08-13 3450

仙灵脾肉桂酒

仙灵脾肉桂酒是一种以仙灵脾(淫羊藿)、肉桂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温肾壮阳、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等功效,适用于肾阳不足、风湿痹痛、阳痿早泄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仙灵脾肉桂酒配方

成分用量功效
仙灵脾(淫羊藿,干)50~100g温肾壮阳、强筋健骨
肉桂(干)20~30g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白酒(50°以上)1000ml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冰糖(可选)50~100g调和口感、润肺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 肾虚严重:加枸杞子30g、杜仲20g

  • 风湿疼痛:加威灵仙20g、羌活15g

  • 气血不足:加当归15g、黄芪2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 仙灵脾和肉桂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鲜品需阴干3~5天)。

  • 将药材切碎或捣碎,以增强药效释放。

步骤2:浸泡药酒

  1. 将处理好的仙灵脾、肉桂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

  2.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20~30天

  3.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 阴虚火旺者慎用,以免加重症状。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 温肾壮阳:改善肾阳不足引起的阳痿、早泄、腰膝酸软。

  • 祛风除湿:缓解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冷痛、麻木。

  • 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 增强免疫力:辅助调理体虚易感、疲劳乏力。

2. 适用人群

  • 肾阳虚衰、性功能减退者。

  • 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者。

  • 气血运行不畅、体弱多病者。

3. 禁忌人群

  •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上火)。

  •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 实热证或高血压未控制者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晚饭后温服)。

  • 肾虚或风湿发作期: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 外用法:药酒涂抹患处后按摩,用于局部疼痛。

疗程建议

  • 连续服用1个月后停1周,避免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1. 药理解析

    • 仙灵脾含淫羊藿苷,具有雄性激素样作用,能增强性功能。

    • 肉桂含肉桂醛,能温通经脉、改善循环。

    • 白酒促进药物吸收,增强疗效。

  2. 现代应用

    • 可用于辅助治疗更年期综合征(配伍当归、白芍)。

    • 研究发现其对改善骨质疏松有一定帮助(需结合钙质补充)。

  3. 替代方案

    • 不善饮酒者可用仙灵脾、肉桂煮水代茶(功效较弱)。

2025-08-13 4255

人参药酒

人参药酒是一种以人参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适用于体虚欲脱、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惊悸失眠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人参药酒配方

成分用量功效
人参(干)20~30g大补元气、益血生津
白酒(50°以上)1000ml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冰糖(可选)50~100g调和口感、润肺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 气血两虚:加黄芪30g、当归15g

  • 肾虚腰膝酸软:加枸杞子20g、杜仲15g

  • 心神不宁:加酸枣仁20g、远志1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 人参洗净,切片或捣碎(以增强有效成分溶出)。

  • 若用鲜人参,需先晾干或低温烘干。

步骤2:浸泡药酒

  1. 将人参片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

  2.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20~30天

  3.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 湿热体质者慎加糖。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 大补元气:改善气虚乏力、体虚欲脱。

  • 补脾益肺:增强食欲、缓解咳嗽气喘。

  • 生津安神:治疗口干舌燥、失眠多梦。

  • 增强免疫力:用于抵抗力低下、易感冒者。

2. 适用人群

  • 久病体虚、产后虚弱者。

  • 老年人或工作压力大导致的疲劳人群。

  •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

3. 禁忌人群

  • 实热证、高血压患者(易加重症状)。

  • 孕妇、儿童(酒精影响发育)。

  • 感冒发热期间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早饭前温服)。

  • 体虚严重时: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 外用法:一般不推荐外用,以内服为主。

疗程建议

  • 连续服用1个月后停1周,避免过度补益。


五、相关说明

  1. 药理解析

    • 人参含人参皂苷、多糖,具有抗疲劳、抗氧化作用。

    • 白酒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吸收。

  2. 现代应用

    • 可用于辅助调理慢性疲劳综合征。

    • 研究发现其对提高记忆力和抗应激有积极作用。

  3. 替代方案

    • 不善饮酒者可用人参泡水或炖汤(功效类似但较弱)。

2025-08-13 4605

瓜蒌薤白酒

瓜蒌薤白酒是一种以瓜蒌、薤白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宽胸理气、化痰散结、活血通络等功效,适用于胸痹心痛、痰饮咳嗽、气滞血瘀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瓜蒌薤白酒配方

成分用量功效
瓜蒌(干)30~50g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薤白(干)20~30g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白酒(50°以上)1000ml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冰糖(可选)50~100g调和口感、润肺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 胸痛明显:加丹参15g、川芎10g

  • 痰多咳嗽:加桔梗10g、半夏10g

  • 气滞腹胀:加陈皮10g、木香5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 瓜蒌和薤白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鲜品需阴干3~5天)。

  • 将干药材捣碎或切成小块,以增强药效释放。

步骤2:浸泡药酒

  1. 将处理好的瓜蒌、薤白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2.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20~30天

  3.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 湿热体质者慎加糖。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 宽胸理气:缓解胸痹心痛、胸闷气短。

  • 化痰散结:改善痰饮咳嗽、咽喉不利。

  • 活血通络:辅助治疗气滞血瘀、肢体麻木。

  • 健脾和胃:用于消化不良、脘腹胀满。

2. 适用人群

  • 胸痹、冠心病早期症状者。

  •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者。

  • 气滞血瘀引起的疼痛或不适者。

3. 禁忌人群

  •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上火)。

  •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 实热证或急性炎症期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饭后温服)。

  • 症状明显期: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 外用法:药酒涂抹胸部或患处,轻轻按摩,用于缓解胸痛或局部瘀血。

疗程建议

  • 连续服用1个月后停1周,避免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1. 药理解析

    • 瓜蒌含三萜皂苷、黄酮类,具有化痰、抗炎作用。

    • 薤白含大蒜素、挥发油,能通阳散结、抗菌。

    • 白酒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药物吸收。

  2. 现代应用

    • 可用于辅助调理心血管疾病(配伍丹参、红花)。

    • 研究发现其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有改善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替代方案

    • 不善饮酒者可用瓜蒌薤白煎汤代茶(功效较弱)。

2025-08-13 2154

桑皮酒

桑皮酒是一种以桑白皮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清肝明目等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水肿、目赤肿痛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桑皮酒配方

成分用量功效
桑白皮(干)50~100g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白酒(50°以上)1000ml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蜂蜜(可选)50~100g润肺止咳、调和口感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 肺热咳嗽重:加黄芩15g、桔梗10g

  • 水肿明显:加茯苓20g、泽泻15g

  • 目赤肿痛:加菊花15g、决明子1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 桑白皮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去除杂质)。

  • 若用鲜品,需阴干后使用,以避免霉变。

步骤2:浸泡药酒

  1. 将干桑白皮切碎,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

  2.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10~20天

  3. 过滤去渣,加入蜂蜜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 脾胃虚寒者慎用,或配伍温中药物。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 泻肺平喘:缓解肺热咳嗽、气喘、痰多。

  • 利水消肿:改善水肿、小便不利。

  • 清肝明目:辅助治疗目赤肿痛、视力模糊。

  • 清热解毒:用于轻度热毒症状,如咽喉肿痛。

2. 适用人群

  • 肺热咳嗽、支气管炎患者。

  • 水肿、肾炎或肝硬化腹水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肝火上炎导致的眼部不适者。

3. 禁忌人群

  • 孕妇、脾胃虚寒者(易导致腹泻)。

  •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 阳虚水肿或寒咳者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2次(饭后温服)。

  • 急性症状期:每次15~20ml,每日2~3次(根据病情调整)。

  • 外用法:药酒涂抹肿胀部位,用于局部水肿或炎症。

疗程建议

  • 连续服用2~4周后停1周,避免药物依赖或副作用。


五、相关说明

  1. 药理解析

    • 桑白皮含桑皮素、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利尿、镇咳作用。

    • 白酒能促进药物吸收,增强疗效。

  2. 现代应用

    • 可用于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需监测)。

    • 研究发现其对肾脏保护有一定作用(动物实验支持)。

  3. 替代方案

    • 不善饮酒者可用桑白皮煎汤代茶(功效类似但较弱)。

2025-08-13 3313

食疗分类

按功效和适用人群查找食疗方

常用药酒

葵花酒 花椒酒 肉桂酒 桑菊酒

中医食疗

痱子的食疗 湿疹的食疗 早搏的食疗 先兆流产的食疗

感冒的食疗

暑湿感冒的食疗 气虚感冒的食疗 风热感冒的食疗 风寒感冒的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