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

药食同源,通过日常饮食调理身体

本周推荐:葱姜盐酒

丁香厚朴酒

丁香厚朴酒是一种以丁香和厚朴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燥湿化痰等功效,适用于胃寒呕吐、脘腹胀痛、湿阻中焦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丁香厚朴酒配方

成分用量功效
丁香(干)10~15g温中降逆、散寒止痛
厚朴(干)15~20g行气消胀、燥湿化痰
白酒(50°以上)1000ml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冰糖(可选)50~100g调和口感、润肺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 胃寒重:加干姜10g、肉桂5g

  • 气滞明显:加木香10g、陈皮10g

  • 湿痰多:加半夏10g、茯苓15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 丁香和厚朴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确保干燥以避免霉变)。

  • 若使用鲜品,需阴干至完全干燥。

步骤2:浸泡药酒

  1. 将干丁香和厚朴捣碎或切成小块,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

  2.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15~30天

  3.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 阴虚火旺者慎用,以免加重内热。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 温中散寒:缓解胃寒引起的呕吐、腹痛、食欲不振。

  • 行气止痛:改善脘腹胀满、气滞疼痛。

  • 燥湿化痰:辅助治疗湿阻中焦、痰多咳嗽。

  • 健胃消食:用于消化不良、食积不化。

2. 适用人群

  • 脾胃虚寒、经常胃痛或呕吐者。

  • 气滞腹胀、情绪不畅导致消化不良者。

  • 湿气重、痰多体胖者。

3. 禁忌人群

  •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上火)。

  •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 实热证或湿热内蕴者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饭后温服)。

  • 症状发作期: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 外用法:药酒涂抹腹部按摩,用于缓解胃胀。

疗程建议

  • 连续服用2~4周后停1周,避免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1. 药理解析

    • 丁香含丁香油酚,具有抗菌、抗炎、镇痛作用。

    • 厚朴含厚朴酚,能促进胃肠蠕动、缓解痉挛。

    • 白酒能扩张血管,增强药效吸收。

  2. 现代应用

    • 可用于辅助调理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

    • 研究发现其对胃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3. 替代方案

    • 不善饮酒者可用丁香和厚朴煮水代茶(功效较弱,但更安全)。

2025-08-13 2668

姜附酒

姜附酒是一种以干姜和附子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止痛等功效,适用于寒邪内盛、阳虚体弱、腹痛腹泻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姜附酒配方

成分用量功效
干姜30g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附子(制)15g回阳救逆、补火助阳
白酒(50°以上)1000ml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红糖(可选)50g温中补虚、调和口感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 寒湿重:加白术20g、茯苓15g

  • 阳虚明显:加肉桂10g、淫羊藿15g

  • 腹痛剧烈:加延胡索15g、白芍2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 干姜洗净,切片或捣碎。

  • 附子必须使用制附子(经过炮制以减少毒性),洗净后切片或捣碎。

步骤2:浸泡药酒

  1. 将干姜和附子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2.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20~30天

  3. 过滤去渣,加入红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 附子有毒,必须使用制附子,且用量不宜过大。

  •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 孕妇、阴虚火旺者禁用。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 温中散寒:缓解胃寒腹痛、呕吐腹泻。

  • 回阳救逆:用于阳虚脱证、四肢厥冷。

  • 止痛:改善寒性痛经、关节冷痛。

  • 补火助阳:增强肾阳,改善阳痿早泄。

2. 适用人群

  • 阳虚寒盛、畏寒肢冷者。

  • 脾胃虚寒、消化不良者。

  • 寒湿痹痛、风湿性关节炎者。

3. 禁忌人群

  •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上火)。

  •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 实热证或高血压患者慎用。


四、服用方法

  • 日常保健:每次5~10ml,每日1次(饭后温服)。

  • 寒证发作期:每次10~15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 外用法:药酒涂抹患处后按摩,用于寒性疼痛。

疗程建议

  • 连续服用2周后停1周,避免酒精和附子毒性蓄积。


五、相关说明

  1. 药理解析

    • 干姜含姜辣素,具有温中散寒、抗炎作用。

    • 附子含乌头碱类(炮制后毒性降低),能强心、抗炎、镇痛。

    • 白酒能促进药物吸收,增强疗效。

  2. 现代应用

    • 可用于辅助治疗慢性胃炎、类风湿关节炎。

    • 研究发现其对循环系统有调节作用,但需谨慎使用。

  3. 替代方案

    • 不善饮酒者可用干姜和附子煮水代茶(需严格控制附子用量)。

2025-08-13 3883

杨梅酒

杨梅酒是一种以新鲜杨梅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生津止渴、消食化积、收敛止泻等功效,适用于口渴、消化不良、腹泻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杨梅酒配方

成分用量功效
新鲜杨梅500g生津止渴、收敛止泻
白酒(40°以上)1000ml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冰糖(可选)100~200g调和口感、润肺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 消化不良:加山楂20g、陈皮10g

  • 腹泻严重:加石榴皮15g、乌梅10g

  • 口干舌燥:加麦冬15g、天花粉1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 杨梅洗净,用淡盐水浸泡10分钟以去除杂质,然后沥干水分。

  • 冰糖可预先捣碎以便溶解。

步骤2:浸泡药酒

  1. 将处理好的杨梅和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2.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15~30天

  3.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 杨梅易发酵,确保容器密封良好。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 生津止渴:缓解口渴、咽干、暑热烦渴。

  • 消食化积:改善食欲不振、食积腹胀。

  • 收敛止泻:辅助治疗轻度腹泻、痢疾。

  • 抗氧化:杨梅富含维生素C和花青素,有助于延缓衰老。

2. 适用人群

  • 夏季暑热、口渴多饮者。

  • 消化不良、胃纳不佳者。

  • 轻度腹泻或肠胃不适者。

3. 禁忌人群

  • 孕妇、糖尿病患者(糖分较高)。

  •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 实热证或便秘者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饭后温服)。

  • 消化不良或腹泻时: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 外用法:可用于涂抹皮肤,缓解轻微炎症(但较少用)。

疗程建议

  • 连续服用2周后停1周,避免过量。


五、相关说明

  1. 药理解析

    • 杨梅含有机酸、维生素C,具有助消化、抗菌作用。

    • 白酒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吸收。

  2. 现代应用

    • 可用于辅助调理肠胃功能紊乱。

    • 研究发现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炎效果。

  3. 替代方案

    • 不善饮酒者可用杨梅煮水或泡茶饮用(功效类似但较弱)。

2025-08-13 4650

丁香煮酒

丁香煮酒是一种以丁香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行气止痛等功效,适用于胃寒呕吐、脘腹冷痛、呃逆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丁香煮酒配方

成分用量功效
丁香(干)10~15g温中降逆、散寒止痛
白酒(50°以上)500ml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红糖(可选)20~30g温中补虚、调和口感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 胃寒重:加干姜10g、肉桂5g

  • 气滞腹痛:加木香10g、砂仁5g

  • 食欲不振:加山楂15g、陈皮1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 丁香洗净,晾干备用(确保无杂质)。

步骤2:煮制药酒

  1. 将丁香与白酒一同放入非金属锅(如陶瓷或玻璃锅)。

  2. 小火加热至微沸,保持10~15分钟,避免沸腾过度。

  3. 过滤去渣,加入红糖溶解,冷却后密封储存。

注意事项

  • 忌用铁、铝等金属容器,防止化学反应。

  • 加热时控制火候,避免酒精挥发过多。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 温中散寒:缓解胃寒引起的腹痛、呕吐、腹泻。

  • 降逆止呕:治疗呃逆、恶心、消化不良。

  • 行气止痛:改善脘腹胀满、气滞疼痛。

  • 抗菌消炎:丁香含丁香油酚,具有抗菌作用,辅助治疗胃肠道感染。

2. 适用人群

  • 脾胃虚寒、经常胃痛或呕吐者。

  • 饮食生冷后不适的人群。

  • 呃逆频繁、气机不畅者。

3. 禁忌人群

  •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加重内热)。

  •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 实热证(如发热、便秘)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 日常保健:每次5~10ml,每日1~2次(饭后温服)。

  • 症状发作时:每次10~15ml,即刻服用,必要时重复。

  • 外用法:药酒涂抹腹部按摩,用于缓解胃痛。

疗程建议

  • 连续服用1~2周后停用几天,避免依赖或副作用。


五、相关说明

  1. 药理解析

    • 丁香含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具有温中、抗菌、镇痛作用。

    • 白酒增强药效吸收,红糖提供能量并缓和药性。

  2. 现代应用

    • 可用于辅助调理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

    • 研究显示丁香提取物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3. 替代方案

    • 不善饮酒者可用丁香泡水代茶(功效较温和)。

2025-08-13 1944

鹿角巴戟天酒

鹿角巴戟天酒是一种以鹿角、巴戟天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温经散寒等功效,适用于肾虚阳痿、腰膝酸软、风寒湿痹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鹿角巴戟天酒配方

成分用量功效
鹿角(切片或粉)50~100g补肾阳、强筋骨
巴戟天(干)50~100g补肾助阳、祛风除湿
白酒(50°以上)1000ml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冰糖(可选)50~100g调和口感、润肺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 肾虚严重:加枸杞子30g、菟丝子20g

  • 风寒湿痹:加杜仲20g、牛膝15g

  • 气血不足:加当归15g、黄芪2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 鹿角洗净,切片或研磨成粉(切片需先浸泡软化)。

  • 巴戟天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

步骤2:浸泡药酒

  1. 将鹿角和巴戟天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

  2.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30~60天

  3.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 阴虚火旺者慎用。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 补肾壮阳:改善肾虚引起的阳痿、早泄、性功能减退。

  • 强筋健骨:缓解腰膝酸软、骨质疏松、关节疼痛。

  • 温经散寒:用于风寒湿痹、四肢不温、畏寒怕冷。

  • 益精血:辅助治疗精血不足、头晕耳鸣。

2. 适用人群

  • 肾阳虚衰、性功能低下者。

  • 中老年人腰腿疼痛、筋骨无力者。

  • 体寒畏冷、易感冒者。

3. 禁忌人群

  •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上火)。

  •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 实热证或高血压急性期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晚饭后温服)。

  • 肾虚症状明显: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 外用法:药酒涂抹腰部或关节处按摩,用于风寒湿痛。

疗程建议

  • 连续服用1~2个月后停1周,避免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1. 药理解析

    • 鹿角含胶质、氨基酸,具有补肾阳、强筋骨作用。

    • 巴戟天含多糖、蒽醌类,能增强免疫力、抗疲劳。

    • 白酒促进成分溶出,增强吸收。

  2. 现代应用

    • 可用于辅助调理男性不育症(配伍淫羊藿、肉苁蓉)。

    • 研究发现其对改善骨密度有一定帮助(需结合饮食和运动)。

  3. 替代方案

    • 不善饮酒者可用鹿角、巴戟天煮水或炖汤(功效类似但较弱)。

2025-08-13 4507

草果陈皮酒

草果陈皮酒是一种以草果和陈皮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温中散寒、燥湿化痰、行气止痛等功效,适用于寒湿中阻、脘腹胀痛、痰多咳嗽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草果陈皮酒配方

成分用量功效
草果(干)20~30g温中燥湿、除痰截疟
陈皮(干)30~50g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白酒(50°以上)1000ml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冰糖(可选)50~100g调和口感、润肺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 寒湿重:加干姜10g、肉桂5g

  • 气滞明显:加木香10g、砂仁5g

  • 痰多咳嗽:加半夏10g、茯苓15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 草果和陈皮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鲜品需阴干3~5天)。

  • 草果可稍捣碎以增强药效释放。

步骤2:浸泡药酒

  1. 将干草果和陈皮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2. 加入白酒,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15~30天

  3.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 阴虚或热证体质者慎用。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 温中散寒:缓解胃寒腹痛、消化不良。

  • 燥湿化痰:改善痰湿咳嗽、胸闷气短。

  • 行气止痛: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

  • 健脾开胃:辅助治疗脾虚湿困导致的纳差。

2. 适用人群

  • 寒湿内停、脾胃虚寒者。

  • 痰湿咳嗽、气滞腹胀者。

  • 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的中老年人。

3. 禁忌人群

  •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上火)。

  •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 实热证或湿热证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饭后温服)。

  • 症状明显期: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 外用法:药酒涂抹腹部按摩,用于缓解腹胀。

疗程建议

  • 连续服用2~4周后停1周,避免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1. 药理解析

    • 草果含挥发油、桉油精,具有抗菌、抗炎作用。

    • 陈皮含橙皮苷、挥发油,能促进消化液分泌。

    • 白酒增强药物吸收和血液循环。

  2. 现代应用

    • 可用于辅助调理慢性胃炎、支气管炎。

    • 研究发现其对改善胃肠功能有积极作用。

  3. 替代方案

    • 不善饮酒者可用草果陈皮煮水代茶(功效较弱)。

2025-08-13 1640

食疗分类

按功效和适用人群查找食疗方

常用药酒

葵花酒 花椒酒 肉桂酒 桑菊酒

中医食疗

痱子的食疗 湿疹的食疗 早搏的食疗 先兆流产的食疗

感冒的食疗

暑湿感冒的食疗 气虚感冒的食疗 风热感冒的食疗 风寒感冒的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