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从中医角度解析常见疾病

疾病聚焦:结肠性便秘

炭疽病

中医食疗对炭疽病的辅助调理

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中医中可归属于“瘟疫”“热毒证”范畴,主要表现为发热、皮肤溃疡、呼吸困难等。中医食疗强调清热解毒、扶正祛邪,但需注意炭疽病为烈性传染病,食疗仅作辅助,必须结合现代医学治疗。


一、食疗配方与制作方法

1. 金银花绿豆汤

  • 配方:金银花15g、绿豆50g、冰糖适量。

  • 制作方法:将绿豆洗净,浸泡2小时;金银花用纱布包好。锅中加水1000ml,放入绿豆和金银花包,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至绿豆烂熟(约40分钟),加入冰糖调味,去除金银花包即可。

2. 蒲公英粥

  • 配方:鲜蒲公英30g(或干品10g)、大米50g、盐少许。

  • 制作方法:蒲公英洗净切碎;大米淘净。锅中加水800ml,放入大米煮粥,待粥快熟时加入蒲公英,继续煮5分钟,加盐调味。


二、功效与主治

  • 金银花绿豆汤功效为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热毒炽盛引起的发热、皮肤红肿。

  • 蒲公英粥功效为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治湿热内蕴导致的溃疡、发热。


三、服法

  • 金银花绿豆汤:每日1-2次,每次200ml,温服,连服3-5天。

  • 蒲公英粥:每日1次,作为早餐或晚餐食用,连服5-7天。


四、说明

  • 炭疽病传染性强,食疗仅为辅助手段,患者应立即就医,接受抗生素等现代治疗。

  • 食疗适用于轻症或恢复期,重症患者禁用。个体差异大,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 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饮水以助排毒。

流行性腮腺炎

中医食疗对流行性腮腺炎的辅助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在中医中属于"温病"范畴,多由外感风温邪毒引起,表现为腮部肿胀、疼痛、发热等症状。食疗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主,常用配方如下。


一、食疗配方

1. 金银花绿豆汤

  • 配方:金银花10克,绿豆50克,冰糖适量。

  • 制作方法:将绿豆洗净,浸泡2小时;金银花用纱布包好。将绿豆和金银花包放入锅中,加水1000毫升,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至绿豆烂熟,加入冰糖调味,去除金银花包即可。

  • 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流行性腮腺炎初起,症见发热、腮肿。

  •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连续服用3-5天。

  • 说明:此方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可配合局部冷敷以增强效果。

2. 板蓝根粥

  • 配方:板蓝根15克,大米50克。

  • 制作方法:板蓝根洗净,加水煎煮20分钟,取汁去渣;将大米淘净,加入板蓝根汁和适量水,煮成稀粥。

  • 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抗病毒。主治流行性腮腺炎,症见腮部肿痛、咽喉不适。

  • 服法: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连服5-7天。

  • 说明:板蓝根有轻微苦味,可加少许蜂蜜调味;孕妇慎用。

3. 夏枯草鸡蛋汤

  • 配方:夏枯草10克,鸡蛋1个,盐少许。

  • 制作方法:夏枯草洗净,加水煎煮15分钟,取汁;鸡蛋打入碗中搅匀,将夏枯草汁煮沸后缓缓倒入鸡蛋液,边倒边搅拌,煮成蛋花汤,加盐调味。

  • 功效与主治:清肝火、散结消肿。主治流行性腮腺炎肝火旺盛型,症见腮肿硬痛、口苦。

  • 服法:每日1剂,1次服完,连续服用3-4天。

  • 说明:适用于成人或较大儿童;鸡蛋可提供营养,增强抵抗力。


二、总体说明与注意事项

  • 食疗作为辅助治疗,应与药物治疗(如中药方剂或西医抗病毒药)结合使用。

  • 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饮水以促进毒素排出。

  • 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并发症(如睾丸炎),应及时就医。

  • 儿童服用时,剂量可适当减少,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中医食疗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辅助调理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中医将其归属于“温病”、“痉病”等范畴,认为其病机多与热毒炽盛、风邪内动有关。食疗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可帮助清热解毒、扶正祛邪。以下介绍一个常用食疗方。


一、食疗配方

  • 主料:金银花10g、连翘10g、生甘草5g、粳米50g。

  • 辅料:适量清水。


二、制作方法

  1. 将金银花、连翘、生甘草洗净,用纱布包好。

  2. 粳米淘洗干净,备用。

  3. 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约500ml),放入药包,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20分钟,取出药包。

  4. 加入粳米,继续煮至粥稠即可。


三、功效与主治

  •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透邪、扶正健脾。

  • 主治:辅助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适用于热毒证型,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替代主要治疗。


四、服法

  • 每日1-2次,每次温服一小碗(约200ml),连续服用3-5天,或根据病情调整。

  • 建议在餐后服用,以避免刺激胃肠道。


五、说明

  • 本方为辅助食疗,不能替代抗生素等现代医学治疗。流脑病情危急,必须及时就医。

  • 适用于轻症或恢复期患者,重症患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如有不适,立即停用并咨询医生。

  • 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饮水,保持休息。

流行性斑疹伤寒

中医食疗对流行性斑疹伤寒的辅助治疗

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斑疹伤寒)在中医中多归属于“温病”“疫病”范畴,由外感疫毒邪气所致,表现为高热、斑疹、头痛、身痛等症状。食疗作为辅助手段,可帮助清热解毒、扶正祛邪,但需结合专业医疗治疗。


一、食疗配方

1. 清热解毒粥

  • 配方: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绿豆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 制作方法

    1. 将金银花和连翘用纱布包好,加水煎煮15分钟,取汁备用。
    2. 绿豆和粳米洗净,加入药汁和适量清水,煮成粥。
    3. 粥熟后加入冰糖调味,即可食用。
  • 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透疹解表。适用于斑疹伤寒初期,症见发热、斑疹初现、咽喉肿痛。

  • 服法:每日1-2次,温热服用,连续3-5天。

  • 说明:此粥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若症状加重,应立即就医。

2. 扶正益气汤

  • 配方:黄芪15克、党参10克、红枣5枚、生姜3片、鸡肉100克(可选)。

  • 制作方法

    1. 黄芪、党参、红枣、生姜洗净,鸡肉切块(如使用)。
    2. 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1小时。
    3. 滤去药渣,取汤饮用,可加盐调味。
  • 功效与主治:益气固表、扶正祛邪。适用于斑疹伤寒恢复期,症见体虚乏力、食欲不振。

  • 服法:每日1次,饭后温服,连续服用至体力恢复。

  • 说明:发热期间不宜使用;孕妇及过敏体质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二、注意事项

  • 食疗仅为辅助,斑疹伤寒需及时就医,使用抗生素等现代医学治疗。

  •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饮水以助排毒。

  • 个体差异较大,请在中医师指导下选择合适食疗方。

疾病分类

按系统查找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