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

脊髓灰质炎

中医食疗对脊髓灰质炎的辅助治疗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在中医中可归属于“痿证”范畴,主要因湿热浸淫、气血亏虚导致肢体痿软无力。食疗以健脾益气、清热利湿、补益肝肾为主,辅助康复。


一、食疗配方

1. 黄芪薏米粥

  • 配方:黄芪30g,薏苡仁50g,粳米100g,红枣5枚,水适量。

  • 制作方法

    1. 将黄芪洗净,用纱布包好,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取汁去渣。
    2. 薏苡仁和粳米淘洗干净,与黄芪汁、红枣一同放入锅中。
    3. 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至粥稠,约40-50分钟。
    4. 去除黄芪包,即可食用。
  • 功效与主治:健脾益气、利湿清热;适用于脊髓灰质炎恢复期,症见肢体无力、食欲不振、湿热内蕴者。

  • 服法:每日1次,早晚温服,连续服用2-4周。

  • 说明:此粥温和易消化,可增强免疫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湿热盛者宜加茯苓10g以增强利湿效果。

2. 杜仲猪骨汤

  • 配方:杜仲15g,猪骨500g,生姜3片,枸杞10g,盐适量,水适量。

  • 制作方法

    1. 猪骨洗净,焯水去血沫。
    2. 杜仲、枸杞洗净,与猪骨、生姜一同放入炖锅中。
    3. 加足量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2-3小时,至汤浓骨烂。
    4. 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 功效与主治:补益肝肾、强筋健骨;适用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症见腰膝酸软、肢体痿弱、肝肾不足者。

  • 服法:每周2-3次,饮汤食肉,可分次服用。

  • 说明:此汤富含钙质和营养,有助于骨骼和肌肉恢复。阴虚火旺者慎用,或可加麦冬10g以滋阴。

3. 山药莲子羹

  • 配方:山药100g,莲子30g,冰糖适量,水适量。

  • 制作方法

    1. 山药去皮切块,莲子洗净浸泡30分钟。
    2. 将山药和莲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
    3. 转小火煮至山药和莲子软烂,约30分钟。
    4. 加入冰糖搅拌至溶解,即可食用。
  • 功效与主治:健脾养胃、安神益智;适用于脊髓灰质炎急性期或恢复期,症见消化不良、神疲乏力、脾胃虚弱者。

  • 服法:每日1次,可作为点心服用,连续1-2周。

  • 说明:此羹易于吸收,可改善胃肠功能。糖尿病患者应减少或不加冰糖。


二、总体说明与注意事项

  • 食疗作为辅助手段,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结合药物治疗和物理康复。

  • 个体差异较大,需根据具体证型调整配方,如湿热重者可加薏苡仁,气虚者可加党参。

  • 避免生冷、油腻食物,多摄入高蛋白、易消化饮食以支持康复。

  • 如果出现过敏或不适,立即停止并咨询 healthcare provider。

分类:儿科疾病 2933

肺炎喘嗽

中医食疗对肺炎喘嗽的辅助治疗

肺炎喘嗽在中医中多因外邪侵袭、肺失宣降所致,食疗以清热化痰、宣肺平喘、健脾益肺为主。以下是常用食疗方。


一、配方、制作方法、功效与主治、服法、说明

1. 川贝雪梨汤

  • 配方:川贝母5g,雪梨1个,冰糖适量。

  • 制作方法:将雪梨洗净去核,切块;川贝母研成粉末。将雪梨块、川贝粉末和冰糖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沸后转小火炖煮30分钟,至梨软烂即可。

  • 功效与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适用于肺炎喘嗽之痰热壅肺证,症状包括咳嗽、痰黄稠、气喘。

  •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连服5-7天。

  • 说明:川贝母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可添加少许生姜以中和寒性。

2. 杏仁粥

  • 配方:甜杏仁10g,粳米50g,冰糖适量。

  • 制作方法:将甜杏仁去皮尖,研碎;粳米淘洗干净。将杏仁碎和粳米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成粥,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 功效与主治:宣肺平喘、润肠通便。适用于肺炎喘嗽之肺气不宣证,症状包括咳嗽、气喘、便秘。

  • 服法:每日1剂,早晚空腹食用,连服3-5天。

  • 说明:甜杏仁无毒,苦杏仁需慎用;腹泻者不宜多食。

3. 萝卜蜂蜜饮

  • 配方:白萝卜100g,蜂蜜20g。

  • 制作方法:将白萝卜洗净,切碎,榨汁;将萝卜汁与蜂蜜混合,搅拌均匀即可。

  • 功效与主治:清热化痰、润肺止咳。适用于肺炎喘嗽之痰热或燥热证,症状包括干咳、痰少难咯。

  •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服用,连服5天。

  • 说明:蜂蜜不宜用于一岁以下婴儿;糖尿病患者慎用。

4. 黄芪炖鸡汤

  • 配方:黄芪15g,鸡肉100g,生姜3片,盐适量。

  • 制作方法:将鸡肉切块,与黄芪、生姜一同放入炖盅,加水适量,隔水炖煮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 功效与主治:补气益肺、增强免疫力。适用于肺炎喘嗽恢复期之肺脾气虚证,症状包括乏力、易感冒、咳嗽迁延。

  • 服法:每周2-3次,食肉喝汤。

  • 说明:实热证或感冒初期不宜使用;可添加红枣增强补益效果。


二、总体说明与注意事项

  • 食疗作为辅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替代药物。

  • 根据个体体质和证型选择合适食疗方,避免过敏或不适。

  • 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饮水以助痰液排出。

  • 若症状加重或持续,应及时就医。

分类:儿科疾病 4741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中医食疗对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认识与调理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在中医中可归属于“慢惊风”“肝风内动”范畴,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导致肝肾亏虚、筋脉失养。食疗以滋补肝肾、养血柔筋、补充钙质为主。


一、食疗配方

1. 黑豆猪骨汤

  • 配方:黑豆50克,猪骨(如排骨)200克,枸杞15克,生姜3片,盐适量。

  • 制作方法

    1. 黑豆提前浸泡4小时。
    2. 猪骨洗净,焯水去血沫。
    3. 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2小时。
    4. 加盐调味即可。
  • 功效与主治:滋补肝肾、强筋健骨,适用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手足搐搦、肌肉痉挛。

  • 服法:每日1次,每次1碗,连续服用2-4周。

  • 说明:此汤富含钙质和蛋白质,有助于改善钙吸收,但需结合户外活动和阳光照射以促进维生素D合成。

2. 芝麻核桃粥

  • 配方:黑芝麻20克,核桃仁20克,糯米50克,红糖适量。

  • 制作方法

    1. 黑芝麻和核桃仁炒香后研磨成粉。
    2. 糯米洗净,加水煮粥。
    3. 粥快熟时加入芝麻核桃粉和红糖,搅拌均匀,再煮5分钟。
  • 功效与主治:补肾益精、润燥止痉,主治肝肾不足引起的搐搦、头晕目眩。

  • 服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小碗,可长期食用。

  • 说明:芝麻和核桃富含维生素D前体和钙,适合儿童和成人辅助治疗,但过敏者慎用。


二、注意事项

  • 饮食搭配:多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类、蛋黄,并确保充足钙摄入。

  • 生活调护:增加户外活动,每日晒太阳15-30分钟以促进维生素D合成。

  • 禁忌:避免生冷、油腻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影响吸收。


三、中西医结合建议

  • 食疗作为辅助手段,严重病例需结合西医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

  • 定期监测血钙和维生素D水平,调整饮食和药物。

分类:儿科疾病 4373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中医食疗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认识与调理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在中医中可归属于“五迟五软”“疳证”范畴,主要由于脾肾亏虚、气血不足导致骨骼发育不良。中医食疗强调通过食物补充营养,调和脾胃,益肾壮骨。


一、食疗配方与制作方法

1. 配方

  • 主料:猪骨500克(富含钙质),胡萝卜100克(提供维生素A),黑木耳50克(补血益肾)。

  • 辅料:生姜3片,红枣10枚,枸杞15克,盐适量。

  • 可选添加:虾皮20克(增加维生素D和钙),以增强效果。

2. 制作方法

  1. 将猪骨洗净,焯水去除血沫。

  2. 胡萝卜去皮切块,黑木耳泡发洗净。

  3. 将所有材料(猪骨、胡萝卜、黑木耳、生姜、红枣、枸杞)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

  4.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2小时,直至骨汤浓郁。

  5. 加入盐调味,即可食用。若添加虾皮,可在最后10分钟加入。


二、功效与主治

1. 功效

  • 补肾壮骨:猪骨和枸杞益肾填精,促进骨骼生长。

  • 健脾养血:红枣和黑木耳补气养血,改善脾胃功能。

  • 补充营养:提供钙、维生素D(通过虾皮或阳光转化)、维生素A等,辅助治疗佝偻病。

2. 主治

  • 适用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辅助治疗,症状包括骨骼软化、生长迟缓、多汗、夜啼等。

  • 尤其适合儿童患者,作为日常饮食调理的一部分。


三、服法

  • 频率:每周食用2-3次,持续数月以观疗效。

  • 用量:儿童每次一小碗(约100-200毫升汤及适量食材),成人可适当增加。

  • 最佳时间:餐后服用,避免空腹,以利吸收。


四、说明

  • 此食疗方以食补为主,需结合户外活动(晒太阳以合成维生素D)和必要时西医补充维生素D制剂。

  • 中医认为佝偻病多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有关,食疗应配合整体调理,如避免生冷食物,保持饮食均衡。

  • 如果症状严重,建议咨询医生,进行综合治疗,不可 solely 依赖食疗。

  • 对海鲜过敏者,可省略虾皮,改用其他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蛋黄。

分类:儿科疾病 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