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疾病

黄疸

中医食疗中黄疸的配方、制作方法、功效与主治、服法、说明

黄疸在中医中多由湿热、寒湿或瘀血引起,食疗以清热利湿、温化寒湿或活血化瘀为主。以下是一个常见食疗方:茵陈蒿粥


一、配方

  • 茵陈蒿:30克(鲜品或干品)

  • 粳米:100克

  • :适量

  • 可选添加:红枣5枚(用于调和脾胃)


二、制作方法

  1. 将茵陈蒿洗净,如果是干品,需提前浸泡30分钟。

  2. 将粳米淘洗干净,备用。

  3. 在锅中加入适量水(约1000毫升),放入茵陈蒿,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20分钟,滤去药渣,取药汁。

  4. 将药汁与粳米一同放入锅中,加入红枣(如果使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熬煮成粥,至米粒软烂即可。

  5. 可根据口味适量加糖或盐调味(建议清淡,避免加重湿热)。


三、功效与主治

  •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健脾和胃。

  • 主治:适用于湿热型黄疸,症状包括身目发黄、黄色鲜明、小便黄赤、口干苦、舌苔黄腻。也可辅助治疗急性肝炎、胆囊炎等引起的黄疸。


四、服法

  • 用法:每日1-2次,温热服用,每次一碗(约200-300毫升)。

  • 疗程:连续服用7-14天,或根据病情调整,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注意事项:空腹或餐后服用均可,但避免与辛辣、油腻食物同食。


五、说明

  • 方解:茵陈蒿性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是退黄要药,能清热利湿;粳米健脾和胃,助药力吸收;红枣可调和药性,增强脾胃功能。

  • 适用人群:主要用于湿热证,若为寒湿型黄疸(黄色晦暗、畏寒、舌淡苔白),不宜使用此方,应选用温化寒湿的食疗,如姜枣茶。

  • 禁忌:孕妇、脾胃虚寒者慎用;服用期间忌酒、生冷食物。

  • 结合治疗:食疗作为辅助,严重黄疸需结合中药、针灸或西医治疗。

分类:内科疾病 1201

郁证

中医食疗中郁证的配方、制作方法、功效与主治、服法、说明

配方

  • 玫瑰花茶:玫瑰花5g,陈皮3g,冰糖适量(可选)。
  • 甘麦大枣汤:甘草10g,小麦30g,大枣10枚。
  • 佛手粥:佛手10g,粳米50g,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

  • 玫瑰花茶:将玫瑰花和陈皮放入杯中,冲入沸水,加盖浸泡10分钟,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 甘麦大枣汤:将甘草、小麦、大枣洗净,加水适量,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滤渣取汤。
  • 佛手粥:将佛手切片,与粳米一同加水煮粥,粥成时加入冰糖,再煮5分钟即可。

功效与主治

  • 玫瑰花茶:疏肝解郁,理气和中;主治肝气郁结所致的情绪低落、胸胁胀闷。
  • 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主治心脾两虚、肝郁化火引起的烦躁、失眠。
  • 佛手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主治肝胃不和、气滞导致的食欲不振、脘腹胀满。

服法

  • 玫瑰花茶:每日1-2次,温热饮用。
  • 甘麦大枣汤:每日1剂,分2次温服。
  • 佛手粥:每日1次,作为早餐或晚餐食用。

说明

  • 食疗方适用于轻度郁证,若症状严重,应结合中药或针灸治疗。
  • 孕妇、脾胃虚寒者慎用玫瑰花茶;糖尿病患者慎用含糖配方。
  • 坚持服用,配合情志调节和适量运动,效果更佳。
分类:内科疾病 2453

血证

中医食疗中血证的配方、制作方法、功效与主治、服法、说明

血证在中医中泛指各种出血性疾病,如鼻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等。食疗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强调辨证施食,以凉血止血、滋阴养血为主。以下是常见血证食疗方的详细介绍。


一、配方

  • 凉血止血方:藕节粥

    • 鲜藕节30g,粳米50g,冰糖适量。
  • 滋阴养血方:阿胶鸡蛋汤

    • 阿胶10g,鸡蛋1个,红糖适量。
  • 补气摄血方:黄芪红枣汤

    • 黄芪20g,红枣10枚,水适量。

二、制作方法

1. 藕节粥

  • 将鲜藕节洗净,切片或捣碎。
  • 粳米淘洗干净,与藕节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
  •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至粥稠,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2. 阿胶鸡蛋汤

  • 将阿胶捣碎,用温水烊化(溶解)。
  • 鸡蛋打入碗中,搅拌均匀。
  • 将烊化的阿胶液与鸡蛋混合,加入适量水和红糖。
  • 隔水蒸熟或小火煮成汤状。

3. 黄芪红枣汤

  • 黄芪和红枣洗净,红枣去核。
  • 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
  • 滤去药渣,取汤饮用。

三、功效与主治

食疗方功效主治
藕节粥凉血止血,清热生津适用于热性出血,如鼻衄、咳血,证见血色鲜红、口干舌燥。
阿胶鸡蛋汤滋阴养血,止血润燥适用于虚性出血,如月经过多、便血,证见血色淡红、面色苍白。
黄芪红枣汤补气摄血,健脾养血适用于气虚出血,如慢性出血、紫癜,证见乏力、气短。

四、服法

  • 藕节粥:每日1-2次,温热服用,连续3-5天。

  • 阿胶鸡蛋汤:每日1次,早晚空腹服用,7天为一疗程。

  • 黄芪红枣汤:每日1剂,分2次服用,长期坚持可见效。


五、说明

  • 食疗方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证型选择。

  • 出血急性期应结合药物治疗,食疗作为辅助。

  •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用凉性方如藕节粥;糖尿病患者慎用含糖方。

  • 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加重出血。

分类:内科疾病 1820

萎证

中医食疗中萎证的配方、制作方法、功效与主治、服法、说明

中萎证在中医中通常指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导致的萎弱症状,如食欲不振、乏力、肌肉萎缩等。食疗以健脾益气、养血补虚为主。


一、配方

  • 主料:山药 30g、红枣 10枚、粳米 50g、党参 10g、黄芪 10g

  • 辅料:水适量、冰糖少许(可选)


二、制作方法

  1. 将山药去皮切块,红枣去核,党参和黄芪洗净备用。

  2. 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

  3. 加入山药、红枣、党参、黄芪,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煮30-40分钟,直至粥稠。

  4. 根据口味可加入少许冰糖调味,搅拌均匀后即可食用。


三、功效与主治

  • 功效:健脾益气、养血补虚、增强体质。

  • 主治: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中萎证,症状包括食欲减退、疲劳乏力、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等。


四、服法

  • 每日1-2次,每次一碗,温热服用。

  • 建议连续服用2-4周,或根据症状改善情况调整。

  • 最好在早餐或午餐时食用,以利于吸收。


五、说明

  • 此食疗方性味甘平,适合大多数人群,但糖尿病患者应慎用冰糖。

  • 如有感冒、发热等急性病症,应暂停服用。

  • 可配合适量运动和生活调节,如练习太极拳或保持规律作息,以增强疗效。

  • 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咨询中医师进行辨证施治。

分类:内科疾病 4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