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从中医角度解析常见疾病
疾病聚焦:结肠性便秘
妇女经行头痛
中医食疗:妇女经行头痛的配方与调养
经行头痛是女性在月经期间或前后出现的头痛症状,中医认为多与肝郁血瘀、气血不足、风邪上扰有关。食疗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补益气血为主。
一、食疗配方
1. 疏肝活血汤
配方:
当归10克(补血活血)
川芎6克(活血行气)
白芍10克(养血柔肝)
柴胡6克(疏肝解郁)
红枣5枚(补中益气)
生姜3片(温中散寒)
水500毫升
制作方法:
将所有药材洗净。
放入锅中,加入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
滤去药渣,取汤液饮用。
功效与主治: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养血调经。
主治:适用于肝郁血瘀型经行头痛,症状包括头痛胀痛、情绪烦躁、月经色暗有块。
服法:
月经前3天开始服用,每日1剂,分2次温服,连续服用5-7天。
可加入适量红糖调味。
说明:
本方以当归、川芎活血,柴胡疏肝,适合血瘀或肝郁引起的头痛。阴虚火旺者慎用。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尤其是有其他慢性疾病者。
2. 补气血粥
配方:
黄芪15克(补气固表)
当归10克(补血活血)
糯米50克(健脾养胃)
水适量
制作方法:
将黄芪和当归用纱布包好。
糯米洗净,与药包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粥。
煮至粥稠,去除药包即可。
功效与主治:
功效:补益气血、健脾养胃。
主治:适用于气血不足型经行头痛,症状包括头痛隐隐、乏力、面色苍白。
服法:
月经期间每日食用1次,作为早餐或加餐。
可连续服用至月经结束。
说明:
本方温和补益,适合体质虚弱者。实热证或感冒发热时不宜食用。
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红枣或枸杞增强效果。
二、调护建议
饮食禁忌:避免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
生活调节:保持情绪稳定,适量运动,确保充足睡眠。
注意事项:如果头痛严重或持续,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食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配方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在中医中多归属于“月经不调”、“不孕”、“癥瘕”等范畴,病机常与肾虚、痰湿、血瘀、肝郁相关。食疗以补肾健脾、化痰祛湿、活血调经为主。
一、食疗配方与制作方法
1. 补肾调经粥
配方:黑豆30g、枸杞子15g、山药20g、粳米50g、红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黑豆提前浸泡4小时,与山药、粳米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至粥稠,加入枸杞子和红糖,再煮5分钟即可。
2. 化痰祛湿茶
配方:陈皮10g、茯苓15g、山楂10g、生姜3片。
制作方法:将所有材料洗净,放入茶壶中,加入沸水500ml,浸泡15-20分钟,滤渣后代茶饮用。
3. 活血化瘀汤
配方:当归10g、川芎5g、红枣5枚、鸡肉100g。
制作方法:鸡肉切块焯水,与当归、川芎、红枣一同放入炖盅,加水适量,隔水炖煮1.5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二、功效与主治
补肾调经粥:功效为补肾益精、调理月经,主治肾虚型PCOS,症见月经后期、量少、腰膝酸软。
化痰祛湿茶:功效为健脾化痰、利湿减重,主治痰湿型PCOS,症见肥胖、多毛、带下量多。
活血化瘀汤:功效为活血调经、化瘀散结,主治血瘀型PCOS,症见月经有血块、腹痛、面色晦暗。
三、服法
补肾调经粥:每日1次,早晚空腹服用,连续服用1个月为1疗程。
化痰祛湿茶:每日1剂,分2-3次饮用,建议餐后服用,连续2-4周。
活血化瘀汤:每周2-3次,佐餐食用,月经期间暂停,连续服用3个月。
四、说明
食疗方需根据个人体质和证型选择,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配合生活方式调整,如规律运动、控制体重、避免生冷油腻食物。
若症状严重或无效,应及时就医,结合中药、针灸或西药治疗。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有特殊疾病者慎用。
功能性子宫出血
中医食疗对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调理
功能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DUB)在中医中属于“崩漏”范畴,多由脾虚、血热、血瘀、肾虚等引起。食疗以健脾益气、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补肾固冲为主。
一、食疗配方与制作方法
1. 归脾汤粥(适用于脾虚型)
配方: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0g、当归10g、龙眼肉10g、大枣5枚、粳米100g。
制作方法:将党参、黄芪、白术、当归用纱布包好,与龙眼肉、大枣、粳米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沸后转小火煮至粥稠,去除药包即可。
功效与主治:健脾益气、养血止血;主治脾虚型崩漏,症见出血量多、色淡、质稀、乏力、面色萎黄。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连续服用7-10天。
说明:此粥温和补益,适合气血虚弱者,但感冒发热时忌用。
2. 生地藕节汤(适用于血热型)
配方:生地黄20g、藕节15g、白茅根15g、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生地黄、藕节、白茅根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冰糖调味。
功效与主治:清热凉血、止血;主治血热型崩漏,症见出血量多、色鲜红、口干、心烦。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服用,连续5-7天。
说明:此汤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可加生姜2片以缓和寒性。
3. 三七炖鸡汤(适用于血瘀型)
配方:三七粉5g、鸡肉200g、生姜3片、盐适量。
制作方法:鸡肉切块,与生姜一同炖煮至烂熟,加入三七粉再煮5分钟,加盐调味。
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止血定痛;主治血瘀型崩漏,症见出血淋漓不尽、色暗有块、腹痛。
服法:每周2-3次,吃肉喝汤。
说明:三七有活血作用,孕妇忌用;出血急性期可减少三七用量至3g。
4. 枸杞山药粥(适用于肾虚型)
配方:枸杞子15g、山药30g、粳米100g、红糖适量。
制作方法:山药去皮切块,与枸杞子、粳米一同煮粥,粥成后加入红糖调味。
功效与主治:补肾固冲、养血止血;主治肾虚型崩漏,症见出血量少或淋漓、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服用,连续10-14天。
说明:此粥平和,适合长期调理,但糖尿病患者可去红糖或改用代糖。
二、食疗调护与注意事项
辨证施食:根据自身证型选择合适食疗方,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饮食禁忌:避免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如辣椒、冰淇淋、肥肉,以免加重出血。
生活调养: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配合适量运动如散步,以促进气血运行。
中西医结合:食疗作为辅助手段,若出血严重或持续,应及时就医,结合药物治疗。
倒经
中医食疗中倒经的配方、制作方法、功效与主治、服法、说明
倒经(又称经行吐衄)在中医中是指女性在月经期间或前后出现鼻衄、齿衄或咳血等症状,多因血热妄行、肝火犯肺或阴虚火旺所致。食疗以清热凉血、滋阴降火为主。
一、配方
主料:鲜藕节30克,白茅根20克,生地黄15克,冰糖适量。
辅料:清水1000毫升。
二、制作方法
将鲜藕节、白茅根、生地黄洗净,切碎或捣碎。
放入锅中,加入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调味,搅拌至溶解即可。
三、功效与主治
功效:清热凉血、滋阴降火、止血。
主治:适用于倒经证属血热妄行或阴虚火旺者,症状包括月经期间鼻衄、齿衄、口干舌燥、舌红少苔等。
四、服法
每日1剂,分2次温服,建议在月经前3天开始服用,连续服用5-7天。
空腹或饭后1小时服用效果更佳。
五、说明
本方以鲜藕节、白茅根凉血止血,生地黄滋阴清热,冰糖调和口味。
适用于轻中度倒经,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结合中药汤剂(如清经散)或西医治疗。
禁忌:脾胃虚寒、腹泻者慎用;孕妇禁用。
食疗期间,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保持情绪稳定。
疾病分类
按系统查找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