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

经典中医著作与现代研究文献

冯氏锦囊秘录

医学丛书。又名《冯氏锦囊》。五十卷。包括《内经纂要》、《杂症大小合参》、《脉诀纂要》、《女科精要》、《外科精要》、《药按》、《痘疹全集》、《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八种。分别辑取《内经》等基础理论及所涉临床各科的精要。参以己见,重点发挥。对于几种痘疹论述尤详。全书内容丰富,收集民间效方亦较多。现存多种清刻本。   

冯兆张,清代医家。字楚瞻,浙江海盐人。十三岁开始习医,精于医术,后游医于天下,尤擅儿科。平素崇尚温补之法,于治小儿亦主张初期应用峻烈之品以祛邪,再以攻补兼施之法,终以养正补药。推崇赵献可命门之说。集三十年之经验,着成《冯氏锦囊秘录》二十卷,书中涉及内、外、妇、儿各科,于脉诊、药性等方面,亦多有论述,实为八种医书之合称。此书后来曾传入越南,为其医家所珍视。

《冯氏锦囊秘录》系浙江名医冯兆张撰著的一部综合性医书。该书包括《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二十卷、《冯氏锦囊秘录痘疹全集》十五卷、《冯氏锦囊秘录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十二卷,采集民间验方、效方,内容丰富,流传颇广,此书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朝代:清类别:医论

医学实在易

《医学实在易》为清陈念祖所撰,成书于1808年。全书共八卷,是一部综合性医著。卷首为中医基础理论。卷二至卷四,为内科杂证,卷五至卷七,系各证诸方。卷末为补遗并外备诸方,以及妇科诸病方治。   

本书为初学中医入门之书,浅显易懂。首论脏腑易知、经络易知、四诊易知、运气易知。次论表、里、寒、热、虚、实诸证以及素盛、素衰。再论以上各证诸方。各论深入浅出,析理明白。论证以表、里、寒、热、虚、实、盛、衰为提纲,而以所属诸证分别归入以上八类之中。论脉以浮、沉、迟、数、细、大、短、长为脉之提纲,而以同类诸脉附之。各证辨证准确,论治恰当,每证之后节录《内经》原文“以示穷流必溯其源。”并附有每证之歌诀,便于记忆。   

该书理法方药均叙以简要概念,议论精当,内容丰富,切合临床,引导后学知其易学而造诣其难 ,则易者不易 ,而难者不难 ,故名之曰《医学实在易》,本书对普及医学知识,提高医疗技术,示后学以门径,颇有益处。它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被誉为医学门径。

朝代:清类别:医论

医学指归

清·赵术堂编。公元1851年。

全书分上下卷。以十二经脉为纲,每经之下列经络解、诸穴歌、分寸歌、病证解、用药式、治法歌六项加以解说。后附奇经八脉歌、穴同名异类、名同穴异类等。

现存清·咸丰元年辛亥(1851年)刻本及清·同治刊本;现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0年排印本等。

朝代:清类别:医论

辨证录

辨证录是一本综合性医书。十四卷。(附《脉诀阐微》一卷)。清·陈士铎述(托名岐伯、张仲景所传)。成书约为1687年。

内容包括内、外、儿、妇等各种疾病病证。分伤寒、中寒、中风等126门,700余证,每证详列病状、病因、立法处方及方剂配伍,说理明白易晓,析证简要中肯,每于循乎常理之间突发反问,然后层层剖析、丝丝入扣,排除疑似、辨定本原。用药灵活切病,颇多经验之谈。但其辨证着重于症状的鉴别分析,而忽于舌脉的诊察。由于本书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后世刻本颇多,有些书商将其改名为《辨症冰鉴》等书名。

陈士铎,清代医家。字敬之,号远公,别号朱华子,又号莲公,自号大雅堂主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约生于明天启年间,卒于清康熙年间。先习儒,因屡试不售而弃儒习医,尝得高人指点,传授医理,归而撰《石室秘录》,具有独创性,如以“霸治法”治大渴、大吐、大泻;以“吸治法”治疗胎盘不下等,皆属此类。另有《辨证录》,后附《脉诀阐微》,经后人编次,又有《辨证冰鉴》、《辨证玉函》、《百病辨证录》。尚有《洞天奥旨》,内容多取自祖传之古今验方,主张外证内治。或云其事与傅青主之著作雷同,其真实作者尚无定论。此外,尚有其他著作问世,包括《外经微言》、《本草新编》、《婴孺证治》、《伤寒四条辨》、《黄庭经注》、《梅花易数》、《琼芨秘录》、《济世新方》、《内经素问尚论》、《灵枢新编》、《六气新编》、《历代医史》、《伤风指迷》等书。今存世的仅有《辨证录》、《洞天奥旨》、《石室秘录》、《脉诀阐微》、《本草新编》、《辩证玉函》、《外经微言》数种。

朝代:清类别:医论

书籍分类

按类别查找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