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伤寒论》方)
出处:东汉·张仲景《伤寒论·阳明病脉证并治》
组成:
大黄(酒洗) 12g
厚朴(去皮,炙) 15g
枳实(炙) 9g
芒硝 9g
煎服法:
上四味,以水1000ml,先煮厚朴、枳实至500ml。
加入大黄,煮取300ml,去滓。
加入芒硝,微火煮沸,温服100ml,每日2-3次(以大便通为度)。
功效与主治
功效:峻下热结,行气导滞
主治:阳明腑实证,症见大便不通,脘腹痞满,疼痛拒按,潮热谵语,舌苔黄燥,脉沉实(即急性肠梗阻、热结便秘等)。
辨证要点:
腹部硬满疼痛,按之加剧。
发热不恶寒,汗出,口渴。
舌红苔黄厚,脉沉实有力。
方义解析
药物 | 作用 | 配伍意义 |
---|---|---|
大黄 | 泻热通便,攻积导滞 | 主攻热结,荡涤肠胃 |
芒硝 | 软坚润燥,泻热通便 | 助大黄泻下,软化燥屎 |
厚朴 | 行气除满,燥湿消积 | 理气导滞,缓解胀满 |
枳实 | 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 增强行气,协同攻下 |
配伍特点:
泻下与行气并用:大黄、芒硝泻热通便,厚朴、枳实行气导滞,共奏峻下之功。
力猛效速:适用于实热内结、病情急重者。
临床应用
急性肠梗阻(非绞窄性,热结型)。
热性便秘(伴高热、腹胀痛)。
某些急腹症(如急性胰腺炎、胆囊炎热结期)。
加减法:
气滞重:加木香、槟榔。
热毒盛:加黄连、黄芩。
津伤:加玄参、麦冬。
现代研究
促进肠蠕动:大黄中的蒽醌类成分能刺激肠道,增强蠕动。
抗炎作用:芒硝有轻度抗炎和利胆效果。
注意事项
禁忌:孕妇、体虚者、肠穿孔或绞窄性肠梗阻禁用。
服药后:中病即止,避免过下伤正,注意补充水分。
此方是仲景治疗阳明腑实证的代表方,体现了“急下存阴”的治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