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伤寒论》方)
出处: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
组成:
桂枝 9g
芍药 9g
甘草(炙) 6g
生姜 9g
大枣(擘) 4枚
煎服法:
上五味,以水700ml,微火煮取300ml,去滓。
温服100ml,服后饮热稀粥适量以助药力,并覆盖衣被取微汗。
若不汗出,可再服;汗出病瘥,停后服。
功效与主治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太阳中风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脉浮缓(即外感风寒表虚证)。
辨证要点:
发热恶风,自汗出。
头痛,项强,鼻鸣干呕。
舌苔薄白,脉浮缓。
方义解析
药物 | 作用 | 配伍意义 |
---|---|---|
桂枝 | 解肌发表,温通经脉 | 主药,发散风寒 |
芍药 | 敛阴和营,缓急止痛 | 与桂枝相配,调和营卫 |
甘草 | 调和诸药,益气和中 | 助桂枝芍药调和 |
生姜 | 散寒止呕,助桂枝解表 | 增强发汗之力 |
大枣 | 补中益气,调和药性 | 与生姜共助营卫 |
配伍特点:
发汗与敛汗并用:桂枝发汗解表,芍药敛阴止汗,体现调和营卫之旨。
药性平和:适用于表虚证,无峻烈之弊。
临床应用
普通感冒(风寒表虚型,发热汗出恶风)。
过敏性鼻炎(营卫不和,鼻塞流涕)。
产后或病后体虚外感(调和气血,扶正祛邪)。
加减法:
项背强几几:加葛根(桂枝加葛根汤)。
喘咳:加厚朴、杏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阳虚:加附子(桂枝加附子汤)。
现代研究
解热抗炎:桂枝含桂皮醛,具有解热和抗炎作用。
调节免疫: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微循环。
注意事项
禁忌:表实无汗、里热炽盛者禁用。
服药后:宜避风寒,忌食生冷,注意保暖。
此方是《伤寒论》第一方,被誉为“群方之冠”,体现了中医调和营卫的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