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
经典中医著作与现代研究文献
本草衍义
(公元1116年,宋政和6年),是寇宗爽编著。
本书把本草纲目所载药物的功用、效验,作了补充,品种作了鉴别。他还强调了要按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决定药量。这在临床上很有意义。所以李时珍评之曰:"参考事实,核其情理,援引辨证,发明良多。东垣、丹溪诸公亦多尊信之。"
海药本草
为古代医学专著 ,专门记述由海外传入中国的药物。
药学著作。见《通志·艺文略》。五卷(一说二卷)。唐·李珣撰。本书杂记南海郡县药物的产地及功能主治,原书已佚。 李珣字德润,出生于四川梓州(今四川治县),为波斯商贾李苏沙的后裔。
吴普本草
6卷。魏吴普约撰于公元3世纪初期。吴普,华佗弟子。
其说药性,集录神农、黄帝、岐伯、雷公、桐君、扁鹊、 季氏、《一经》、医和等9家之论,乃魏以前药性研究之汇总。所记药效,注重临床实际,较少神仙方士之说。此书约佚散于北宋。此前的类书、本草或有摘引《吴普本草》者(如《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蜀本草》、《嘉?本草》等)。清焦循辑《吴氏本草》(1793年),载药168种,今存稿本。 孙星衍等所辑《神农本草经》中,亦收录此书内容,散附于各药条下,且题《本经》为"魏吴普等述"。尚志钧辑《吴普本草》(1961年),得药200余,仿 《本草经集注》分类法,考据详明。
本草分经
药学著作。四卷。清·姚澜(又名维摩和尚)撰。刊于1840年。本书按药物归经理论进行编写。将药物分成通经络的药物(即按照十二经及奇经循行的药物)与不循经络的杂品。并用简明的注文形式阐述药性、主治等内容。书中附脏腑内景图、十四经穴歌及经脉穴图、总类便览(依据草类、木类等药物分类法排列的药性索引)、同名附考(即药的别名)。现存多种清刻本,及1921年、1923年、1925年铅印本等。
姚澜 清代医家。字涴云,又称维摩和尚。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为刑名师爷及儒学教官三十余年。精医,治病疗效甚佳。长于本草,辑《本草分经》(1840年刻行),以经络为纲,以药为目,阐述药物归经,每经下分补、和、攻、散、寒、热等项,详加论述。
书籍分类
按类别查找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