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

经典中医著作与现代研究文献

针灸大成

中医针灸学著作。10卷。又称《针灸大全》。明代杨继洲撰,靳贤校正。刊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作者在早年撰写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已佚)一书基础上,进一步汇集了多种针灸文献编撰而成。卷1摘录了《黄帝内经》、《难经》等书的针灸理论;卷2~3针灸歌赋;卷4针法;卷5子午流注及灵龟飞腾针法;卷6~7经络及腧穴;卷8诸症针灸法;卷9选录陈氏(佚名)《小儿按摩经》一书。由于本书较全面地总结了明代以前历代劳动人民积累的有关针灸的学术经验和成就,因而在临床和研究方面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1949年后有排印本。

杨继洲(1522-1619)名济时,浙江衢县人,祖父曾为太医,杨继洲出生于医学世家,秉承家学,勤学博古。他曾在太医任职医官,行迹遍及福建、江苏、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功绩卓著,声望甚高,从事针灸临床四十余年。杨家世代业医,杨继洲举业不遂而潜心攻医,他寒暑不辍地研读家中“蓄贮古医家抄籍”,积有数年,而“倬然有悟”,因感“诸家书弗会于一”,因此将家传《集验医方》与诸家医籍中之针灸论述,参合指归,汇同考异,手自编摩,凡针药调摄之法,分图析类,为天、地、人卷。题目《玄机秘要》。

朝代:其他类别:针灸

针灸集成

针灸著作,又名《勉学堂针灸集成》。清·廖润鸿撰。

本书共四卷。卷一概述针灸基本知识。卷二介绍人体各部穴位定位及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针灸疗法。卷三、卷四评论各经穴位,并对某些穴位作了考证。本书引用了大量针灸文献。但系转录自张介宾《类经·图翼》一书。1949年后有影印本。

本书不尚理论,注重实践,便于临床参阅,亦可供初学者入门参阅。注:本书全文没有标点符号。

朝代:清类别:针灸

银海指南

《银海指南》又名《眼科大成》,四卷,为清代顾锡于1807年所著。该书论述眼病的病因病机非常精辟而又详尽称著,被誉为“眼科之指南,医林之圭臬”。全书收集眼科医案180余则,其中治翳验案80余则,是书之卷四汇集大量医案,其案例之多,在中医眼科史上是空前的。

顾锡,清代眼科医家。字养吾。浙江桐乡人。以治眼病见长。提出眼病大抵以肝肾为本,舍本而从标皆非正法。擅长以内治法治眼疾,忌用针刺、钩割及炮烙。用方多宗张景岳。著《银海指南》四卷(1807年)、《眼科大成》(1867年)。门人殳芬、张畹,继其业。

关于看眼查病,历代医书如《世医得效方》、《银海精微》、《医宗金鉴》、《审视瑶函》、《银海指南》、《目经大成》、《眼科纂要》等各有其见,有许多不同见解使后学者无从所依,例如小眦血丝成缕,或粗大,或发紫隆起,提示多有胆火不疏,但《银海指南》却以肾下焦论,即胆火发源于命火,下焦多瘀先热,列五轮八廓、五运六气、六淫七情3篇,阐述眼的生理及其与脏腑经络关系,论述眼病病因、病机、症状、舌脉辨析及治疗原则时,与内科脏腑辨证相互辨析,详于阐发眼病病机,施治灵活,不拘成法,见解颇为精辟。   

《银海指南》以论述眼病的病因病机非常精辟而又详尽称著。其中论及全身病兼目疾又是该书的一大特色,其学术理念对后学深有影响。今天循着顾氏所提示的辨治线索,仍然有指导性意义。顾氏认为,“医虽有专科,而病则无专病也”。“若夫中风、头风、虚劳、臌胀、噎膈、咳嗽、黄疸、遗浊、症瘕、泻痢以及外科疮疡、女科胎产、经带、儿科痘疹、疳积皆有目疾,不得不一一著明”。他所论及全身病兼目疾共16种,基本上涵盖了常见病所兼之目疾。 

《银海指南》在中医眼科史籍中享有一定地位。是书之卷四汇集大量医案,为可贵的眼科资料。该书以论述眼病的病因病机非常精辟而又详尽称著。其中论及全身病兼目疾又是该书的一大特色,其学术理念对后学深有影响。

朝代:清类别:针灸

一草亭目科全书

书名。明邓苑撰,一卷。为眼科专书。将眼病主要分为外障和内障两种。其"目议"说:"有七十二症之名,总不越内外二障而已。"举外障为四十六症,内障为二十四症,合为七十二症。首为议论,次为治法。末附小儿眼病治法。文字简练,内容切于实用。

朝代:清类别:针灸

书籍分类

按类别查找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