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
经典中医著作与现代研究文献
针灸大全
公元1439年,明徐凤著。共六卷。卷一、二,针灸歌赋。卷三,周身穴法歌。卷四,窦氏八法流注。卷五,金针赋及子午流注。卷六,灸法等。
全书内容是以介绍历代针灸文献资料为重点,并附有插图,是一部综合性的针灸著作。就本书所选取的内容来看,作者是颇费一番心机的,主要表现在选用大量针灸歌赋上。因为歌赋本身就是语言的升华,历代针灸文献资料中,针灸歌赋是不胜枚举的,这些歌赋,倾注着针灸家们的心血。
该书既照顾到针灸内容的各个方面,又尽量选取短小精悍的歌诀,如“ 四总穴歌”“、千金十一穴歌”、“经脉气血多少歌”等。虽是享有盛名的歌赋,也只选了《席弘赋》、《灵光赋》等较短者,诸如《百证赋》、《玉龙歌》等较长者则未摘取,真正做到了既全面又简明。
书后的灸法大都为历代出名的灸疗方法,很值得研究。因此,本书对于研究针灸学及其临床运用,可称为一本很切实用,简明易学的参考书。
徐凤,字廷瑞,里贯不详。此书与《秘传常山杨敬斋针灸全书》除篇目次序和附图的多少不同外,其内容基本相同,可以互相参阅。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针经指南
《针经指南》元初名臣、名医、著名的理学家窦默著针灸著作。一卷。金·窦杰撰。初刊于1295年。
书中载有《标幽赋》、《流注通玄指要赋》、《经络气血考辨》、《流注八穴》、《手指补泻法》及针灸避忌等。《标幽赋》为本书之首卷,内容丰富,综合概述,既以天人相应的思想方法,形气的虚实,脏腑的强弱以及经脉气血多少,循行流注的规律,作为取穴的依据,又论述了虚实的候气方法。在针剌治疗方面既根据经络系统的辨证论论又根据经气流注、经脉循行顺序重视按时开穴的子午流注及灵龟八法。在取穴方面多重视十二经肘膝以下的五腧穴及八脉交会窕。《流注八穴》论述了八脉交会穴主治病证213种,并列举了各证的相应配穴关系。《手指补泻法》中又总结出下针十四法,实为对《内经》辅助针法的发挥。在取穴上也论述了“泻’络远针”的上病取下法和“交经缪剌”的左右交叉取穴法。《通玄指要赋》在临床治疗方法作了许多补充,总结了50余种疾病的针灸治疗取穴经验,共用腧穴40多个,肘膝以下的俞穴占多数。现存版本不多,有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针灸四书》旧抄本;现有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针灸四书》排印本。
窦默(1196-1280),初名杰。字子声,又名汉卿,广平肥乡县(今河北省肥乡县,位邯郸市东)城西村人。元初名臣、名医、名儒,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即皇帝老师)、昭文馆大学士、正议大夫等职,累赠太师、魏国公,谥号文正。
窦默是我国针灸史上的名家之一,他的“流注八穴”、“补泻在于手指”、“莫如用针”、“气至沉紧”等针灸学说,对后世针灸医家颇有影响,对针灸学的发展具有一定贡献。著有《针经指南》、《流注指要赋》、《窦太师流注》、《标幽赋》、《指迷赋》、《铜人针经密语》等针灸专著。另有《疮疡经验全书》十三卷,为其后代所辑。
针经节要
针灸著作卷。撰人佚名。约成书于金元之际,后辑入元代著名的医学丛书《济生拔萃》中,本书系节录《针经》(即《灵枢》)中十二经脉的五腧穴流注部分并加以发挥而成。
首论十二经气血少、十二经流注孔穴(66穴)、十二经是动病所生病,最后十二经穴治症,分述六十六穴的部位、主治及针刺法等。现有涵芬楼影印本。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针灸著作。一卷。元·王国瑞撰。刊于1329年。托名扁鹊所传,聊以自重。
王氏此编专论针灸之法,首为“一百二十穴玉龙歌”85首,以病证为纲,提出取穴、配穴及补泻手法诸项内容;次为“注解标幽赋”、“天星十一穴歌诀”;再次为人神、尻神太乙九宫歌诀,六十六穴治证,子午流注心要秘诀,日时配合六法图,盘石金直刺秘传及灸法杂抄切要等。书中所述王氏家传的针灸经验,颇有独到之处。现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书籍分类
按类别查找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