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

经典中医著作与现代研究文献

证治准绳·杂病

《证治准绳·杂病》是医科丛书《证治准绳》其中之一,全书阐述临床各科证治为主。

全书共44卷。《证治准绳·杂病》卷1~6专论内科杂病,分诸中、诸伤、寒热、诸气、诸呕逆、诸血、诸痛、痿痹、诸风、神志、杂门、大小腑等12门,131种病证,卷7~8为七窍门,包括五官、咽喉、毛发、筋骨、皮肤、蛊虫等19种病证。各门前有总论,后按病证分述,不载方药。各证下再详列不同病症,辨证精细,分析入微。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朝代:明类别:医论

景岳全书

《景岳全书》(公元1624年)明.张介宾(景岳)著.

《景岳全书》是记录了张景岳毕生治病经验和中医学术成果的综合性著作。共64卷,100多万字。全书包括传忠录、脉神章、伤寒典、杂证谟、脉神章、杂证谟、妇人规、小儿则、本草正、外科钤和古方八阵、新方八阵等部分,将中医基本理论、诊断辨证、内外妇儿各科临床、治法方剂、本草药性等内容囊括无遗,全面而精详。书中更首创 "补、和、攻、散、寒、热、固、因"的方药八阵分类新法。其自创的《新方八阵》载方186首,是景岳将一生之临床心得,处方体会、用药特长融于一炉。诚如 其所言"此其中有心得焉,有经验焉,有补古之未备焉。"

朝代:明类别:医论

医旨绪余

《医旨绪余》为明代医家孙一奎著。成书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共2卷。

上卷载太极说、命门说、相火说,三焦、五行、营卫评,易混病名辨析,并阐述咳哮喘、呕血、咳血、齿衄、痿、鼻鼽、鼻渊等杂病的证治;下卷节抄《灵柩》、《医通》,收录罗太无药戒、王好古类集五脏苦欲补泻药味、李东垣药类法象,《洗冤集录》、《难经》部分内容考辨,以及治疗胁痛、腹中水块作痛、肾消医案。该书以医论为主,钩《灵》、《素》之隐,察受病之因,辨症名之异同,明经络之逆顺,畅往哲已发所未尽,摭前贤所未言,既有继承,也有创新,对后世中医基础理论发展有一定影响。

朝代:明类别:医论

推求师意

《推求师意》,医论著作。二卷。明·戴思恭撰于1443年。

书中论述各类病证的病因、病理、证脉、治法等,均本其师朱震亨之学,予以推求发挥,对于朱氏的养阴学说及其临床运用有较深入的分析。本书原无刊本。嘉靖年间由汪机编录,题名《推求师意》,并由汪氏门人陈桷校刊,编入《汪石山医书八种》。现有明刻本、清刻本、石印本等。

朝代:明类别:医论

书籍分类

按类别查找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