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
经典中医著作与现代研究文献
韩氏医通
综合性医书。二卷。明·韩懋,撰于1522年。
上卷分绪论、六法兼施、脉诀、处方、家庭医案共五章;下卷列悬壶医案、药性裁成、方诀无隐、同类勿药计四章。韩氏发展了淳于意的医案程式,具体指出四诊对病证鉴别的重要性,创用了三子养亲汤等常用效方,在临床上对补法的运用尤有心得。书中并记载了半夏曲、霞天膏等制法。
现存明刻本、清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医学纲目
《医学纲目》系综合性医书,楼英编撰。嘉靖四十四年(1565),曹灼予以刊行。
全书共40卷,分11部,以阴阳脏腑分病为纲。卷1~9为阴阳脏腑部,属医学总论,详述阴阳、脏腑、察病、诊法、用药、针灸、调摄、绛忌等。卷10~15为肝胆部。卷16~20为心小肠部,卷21~25为脾胃部,卷26为脾肺部,卷27为肺大肠部,卷28~29为肾膀胱部,分别介绍各脏腑有关病症症治。作者根据病症的症候特点,分别归属脏腑,并分门论述,如将中风、癫痫、痉厥、劳风、瘛、怒气、破伤风、子痫、目疾等症归入肝胆部。所述病症多属常见病,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五官科等病症。卷30~33为伤寒部,以伤寒为主,兼载温病、暑病、温疫等。卷34~35为妇人部,述妇人通治、经、带、胎、产等。卷36~39为小儿部,载小儿通治、五脏所主病。卷40为运气部。重点论述临床病证,每种病证均引录历代有关记述,在治法上区分正门和枝门,汲取诸家之长,充分体现同病异治的治疗特点。全书纲目清晰,选辑资料颇广,选论治方较有法度。
楼英(1320-1389年),明代医家。字全善,一名公爽,浙江萧山人,其曾祖楼文隽为名医,英自幼聪颖,读书甚多,尤善医理、易理、研习《内经》及其后历代著名医家著作,与同时代名医戴思恭交往甚密,互相砌磋,医术益精,医理明。尝应召入京,后以老辞归。其所著《医学纲目》四十卷。简明扼要,提纲携颂,亦颇有创见,另有《参同契药物火候论释》,未见行世。
医学入门
本书是“明清中医名著丛刊”的一种。 本书为明.李梃撰。全书以歌诀形式为主,加注文补充说明,汇集了各家学说,内容包括历代医学传略、诊断、针灸、本草及内、外、妇、儿各科疾病证治及急救方等。内容广博,分类明晰,易学易诵,是初学中医者入门的最佳读本。
李梃字健斋,南丰(今江西南丰)人。生活于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青年时期因病学医,博览群书,勤于临床,医声斐然。晚年因感初学者苦无门径可寻,乃收集医书数十家,著成本书,并于万历三年(1575)刊行于世。
古今医鉴
《古今医鉴》综合性医书。十六卷(原作8卷)。明·龚信纂辑,龚廷贤续编,王肯堂订补。撰年不详。
本书首论脉诀、病机、药性、运气四篇,作为临证的理论基础;以下分门论述内、妇、小儿及耳、鼻、口、牙、眼等疾病,所搜集文献上自《内经》、《难经》,下迄金元时期刘完素、张从正、李杲诸家学说。并能结合己见论述病证。所收方剂颇为广泛,其中还记载了不少民间经验方和外治、针灸疗法。现存多种明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书籍分类
按类别查找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