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甘草汤(《伤寒论》方)
出处: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组成:
茯苓 12g
甘草(炙) 6g
煎服法:
上二味,以水600ml,煎取300ml,去滓。
温服100ml,每日3次。
功效与主治
功效:利水渗湿,和中健脾
主治:心下悸,小便不利,或兼有水肿者(常用于水饮内停证)。
辨证要点:
心下悸动或跳动感。
小便量少或不利。
舌苔白滑,脉沉或弦。
方义解析
药物 | 作用 | 配伍意义 |
---|---|---|
茯苓 |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 导水湿下行,安神止悸 |
甘草 | 调和诸药,益气和中 | 缓茯苓之渗利,防伤正气 |
配伍特点:
简练平和:药味少而力专,适用于轻证水饮。
利水不伤正:甘草调和,保护脾胃。
临床应用
心悸不安(水气凌心所致)。
轻度水肿(如肾炎初期或功能性水肿)。
消化不良(湿邪困脾,脘腹胀满)。
加减法:
水湿重:加泽泻、猪苓。
气虚明显:加党参、白术。
寒象:加干姜、附子。
现代研究
利尿作用:茯苓中的茯苓多糖能促进尿液排泄。
抗炎保肝:甘草酸具有抗炎和肝脏保护效果。
注意事项
禁忌:阴虚津亏者慎用。
服药后:宜清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
此方体现了仲景治疗水饮病的简洁思路,是基础利水方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