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枣汤

拼音:shizaotang

十枣汤(《伤寒论》方)

出处: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篇》
组成

  • 芫花(熬) 等份

  • 甘遂 等份

  • 大戟 等份

  • 大枣 10枚

煎服法

  1. 上三味(芫花、甘遂、大戟),等份研末。

  2. 以大枣10枚煎汤,去滓取汁。

  3. 用药末1.5-3g,以枣汤送服,平旦温服(清晨空腹服)。

  4. 得快利后,糜粥自养。


功效与主治

功效攻逐水饮
主治悬饮,咳唾引痛,心下痞硬满,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即胸腔积液、腹水等证)。

辨证要点

  • 胸胁或腹部胀满疼痛,咳唾时加剧。

  • 舌苔滑,脉沉弦或紧。

  • 体质壮实,无虚象。


方义解析

药物作用配伍意义
芫花逐水泻饮,杀虫主攻胸胁水饮
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峻下逐水,通利二便
大戟泻水逐饮,解毒助芫花、甘遂攻逐水邪
大枣补中益气,缓和药性保护脾胃,防峻泻伤正

配伍特点

  • 峻下逐水:三药合用,攻逐力强,用于实证水饮。

  • 顾护脾胃:大枣缓和毒性,减少副作用。


临床应用

  1. 胸腔积液(悬饮证,如结核性胸膜炎)。

  2. 肝硬化腹水(实证水停,二便不利)。

  3. 急性肾炎水肿(水湿壅盛,体质尚实)。

加减法

  • 气虚者:慎用或加黄芪、白术。

  • 热象明显:可配黄芩、栀子。


现代研究

  • 利尿作用:甘遂、大戟能促进水液排泄。

  • 毒性注意:芫花、甘遂有毒性,需严格控制剂量。


注意事项

  • 禁忌:孕妇、体虚、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 服药后:密切观察,防脱水,宜进食糜粥调养。

此方为仲景峻下逐水之代表方,使用需谨慎,中病即止。

相关方剂

同类方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