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
经典中医著作与现代研究文献
世医得效方
《世医得效方》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医学著作,是元代医学家危亦林所撰。
《世医得效方》对医学各科均有论述,但对骨伤科的贡献最大。其成就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 1.骨折部位诊断分类的进步;
- 2.骨折脱位整复法的创新;
- 3.动静结合的治疗思想,危氏主张固定和活动相结合,十分强调骨折脱位复位后的适当活动,以防关节粘连;
- 4.麻醉术在骨折脱位整复中的正确使用。他首次把追加使用蔓陀罗的全身麻醉术用于骨科临床。
危亦林(1277-1347),字达斋,南丰(今属江西)人,出身医学世家,自幼学医,成年以后曾担任南丰医学教授,学识渊博,医术高超,他以五代临床积累的丰富经验及家藏名医诸方,参考元代医学十三科目,历时10年,编写《世医得效方》19卷。后经江西医学提举司送太医院审核以后,在至正五年(1345)时刊行。现存主要版本有:元至正五年(1345年)建宁路官医提领陈志刻本、明正德元年(1506年)书林魏家复刻本、《四库全书》本、1964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本书共19卷(《四库全书》本末附《千金方养生书》1卷,共20卷),本书作者根据其五世家传医方编写而成。内容按元代太医院所分13科编排:大方脉科,分总说10则,81种病证;小方脉科,分总说2则,66种病证;风科,分总说3则,7种病证;产科兼妇人杂症科,分总说6则,27种病证;眼科,分总说2则,8种病证;口齿兼咽喉科,分总说1则,5种病证;正骨兼金镞科,分总说13则,16种病证;疮肿科,分总说3则,11种病证;针灸科内容未单列,分散于各科中叙述。
本书虽对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等各科病证及其治疗方法、方药都有叙述,但其主要成就在于骨伤科方面,首次记载了脊椎骨折,并发明了悬吊式复位方法及外固定法,研制“草乌散”用作全身麻醉药,使药物麻醉法有了新的进步。
瑞竹堂经验方
《瑞竹堂经验方》,医方著作。十五卷。元·沙图穆苏撰。约刊于1326年。本书分为诸风、心气痛、疝气、积滞、痰饮、喘嗽、羡补、头面、口眼耳鼻、发齿、咽喉、杂治、疮肿、妇女、小儿共15门,采方310余首。
选方较为精要,或选自各家方书,或采录见闻中经验效方。现尚存1795年日本复刻的十五卷本。但国内在清初时本书曾一度失传,故编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佚改编为五卷本,分为调补、消导、劳伤、遗浊、喘嗽等24门,另附补遗一卷,共180余方。现存日刊活字本、清光绪当归草堂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古代药学著作。该书收集金元及明代各名家验方。是一本古代药学著作,流传较广,为中医名家喜爱。四卷,分卷一《药性赋》,卷二为《诸品药性主治指掌》,卷三、四亦为《药性赋》。
又名《雷公炮制药性赋》《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本书卷首有“元山道人”的原叙一篇,自称为本书的作者,但无年月。实不知为何人何时之作。内容有总赋,包括寒、热、温、平四赋,其次为用药发明,总论用药大法;再次为主治指掌,记90种常用药的功用和主治;再次为用药须知;最后(卷三、卷四部分)分别将玉石、草、木、人、禽兽、虫鱼、果品、米谷、蔬菜等9部中主要药物的性味、功能和主治编成歌赋,便于习诵。以其深受众多医家喜爱,故版本较多、流传较广,适用于初学药性的名著。现存几十种清刻本及多种近代刊本。
明代歌诀体中药入门读物。收载有金元及明代多种通俗药学著作的内容,明清以来流传甚广。本书的版本众多,书名、卷数及内容常互有出入。最初是书商将题为金代李东垣撰的《珍珠囊》和明无名氏《药性赋》合刊而成(2卷)。全书总托名李东垣撰。后迭经增补,至清代《雷公药性赋》(又名《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则基本定型(分4卷)书前有元山道人原叙。
南宋以后歌诀体中药读物日渐增多,以适应初学医药者之需。这类著作在明代更为多见。该书集中了两种常用的药性歌诀,又将吸收了金代张元素、李东垣等人的部分药性论说,因此成为明清时期最为流行的中药入门书。
普济本事方
《普济本事方》,又名《类证普济本事方》、《本事方》。宋·许叔微撰。约刊行于绍兴二年(1132)。该书成于许氏晚年,为其生平历验有效之方、医案和理论心得的汇集之作,取名“本事”,意其所记皆为亲身体验的事实。现存主要版本有《四库全书》本,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铅印本等。
全书10卷,分为23门。包括中风肝胆筋骨诸风,心小肠脾胃病,肺肾病等脏脏常见病。及其他内科杂病,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诸证,伤寒时疫证等,每门分列数证,证下系方若干,每方均简述主证、病因、病机、用药、炮制及眼法,或载有关医论、病案、灸治、煨治法等内容。
该书文字简明,列证、辑方切于临床。如对各类积证,除用缠金丹等治疗外,又依病情分为:酒、肉、血、气、水、涎、食六类病候,分别治疗;对阴毒证,由浅入深分为始得、渐深、沉困三候,而以正元散、玉女散、灼艾脐中等方药分别治疗。该书许多方、论为后世医家吸取或借鉴,如治疗中风的豨莶丸被《寿世保元》、《兰台轨范》、《成方切用》等书收录;治疗肠风的槐花散流传至今,已成为治疗痔疾的名方。
书籍分类
按类别查找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