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
出处: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人参 6g
茯苓 9g
甘草 6g
川芎 6g
羌活 6g
独活 6g
柴胡 6g
前胡 6g
枳壳 6g
桔梗 6g
煎服法:
上十味,以水800ml,煎取400ml,去滓。
温服200ml,每日2次。
功效与主治
功效:益气解表,散风祛湿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邪,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咳嗽有痰,舌苔白腻,脉浮而无力。
辨证要点:
气虚症状如神疲乏力,气短懒言。
外感风寒湿邪,身体疼痛,恶寒发热。
舌淡苔白,脉浮弱。
方义解析
药物 | 作用 | 配伍意义 |
---|---|---|
人参 | 大补元气,扶正祛邪 | 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
茯苓 | 健脾渗湿,宁心安神 | 助人参益气,兼化湿邪 |
甘草 | 调和诸药,益气和中 | 缓和其他药物之性 |
川芎 |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 治疗头痛身痛 |
羌活、独活 | 祛风除湿,解表散寒 | 针对风寒湿邪在表 |
柴胡、前胡 | 宣散风热,降气化痰 | 和解表里,治疗咳嗽 |
枳壳、桔梗 | 理气宽胸,宣肺利咽 | 调畅气机,助痰湿排出 |
配伍特点:
扶正与祛邪并用:人参益气扶正,配合祛风散寒药物,标本兼治。
表里同治:既解表散寒,又理气化痰,适用于复杂外感证。
临床应用
感冒(气虚型,伴有身体酸痛、咳嗽)。
风湿性关节炎(初期,气虚湿阻证)。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外感风寒湿邪)。
加减法:
湿重:加苍术、薏苡仁。
热象明显:加黄芩、连翘。
气虚甚:加黄芪、白术。
现代研究
免疫调节:人参皂苷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抗病力。
抗炎镇痛:羌活、独活含有挥发油,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
注意事项
禁忌:实热证、阴虚火旺者慎用。
服药后:宜休息保暖,避免劳累。
此方体现了中医“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是治疗气虚外感的经典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