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甘草汤

拼音:mahuangfuzigancaotang

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论》方)

出处: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病篇》
组成

  • 麻黄(去节) 6g

  • 附子(炮,去皮) 9g

  • 甘草(炙) 6g

煎服法

  1. 上三味,以水600ml,先煮麻黄至400ml,去上沫。

  2. 加入附子、甘草,煎取200ml,去滓。

  3. 温服100ml,每日2次(以微汗出为度)。


功效与主治

功效温经散寒,助阳解表
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即阳虚外感风寒证,症见发热恶寒、无汗、脉沉微)。

辨证要点

  • 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

  • 神疲乏力,四肢不温。

  • 舌淡苔白,脉沉细或微。


方义解析

药物作用配伍意义
麻黄发汗解表,散寒邪开腠理,驱邪外出
附子温肾助阳,散寒止痛扶助阳气,防麻黄过汗伤阳
甘草调和诸药,缓急和中缓解麻黄、附子之峻烈,保护胃气

配伍特点

  • 温阳与解表并用:附子温里助阳,麻黄解表散寒,内外兼治。

  • 扶正祛邪:适用于阳虚体质外感风寒,防止发汗过度损伤阳气。


临床应用

  1. 感冒或流感(阳虚型,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2. 慢性支气管炎(寒邪客肺,咳喘痰白)。

  3. 风湿性关节炎(寒湿型,关节冷痛)。

加减法

  • 气虚明显:加黄芪、人参。

  • 寒湿重:加桂枝、白术。

  • 咳喘甚:加细辛、干姜。


现代研究

  • 抗炎作用:麻黄中的麻黄碱具有抗炎和舒张支气管作用。

  • 强心效应:附子中的乌头碱类成分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循环。


注意事项

  • 禁忌:阴虚火旺、实热证者禁用;孕妇慎用。

  • 服药后:宜保暖避风,观察汗出情况,避免过汗伤阳。

此方体现了仲景“扶阳解表”的治法,是治疗阳虚外感的代表方剂。

相关方剂

同类方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