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
药食同源,通过日常饮食调理身体
本周推荐:葱姜盐酒
秘制玫瑰露酒
秘制玫瑰露酒是一种以玫瑰花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疏肝解郁、活血调经、美容养颜等功效,适用于情绪不畅、月经不调、皮肤暗沉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秘制玫瑰露酒配方
|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 干玫瑰花 | 50~100g |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 
| 白酒(4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 冰糖 | 100~150g | 调和口感、润肺生津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情绪抑郁重:加合欢皮20g、佛手15g。
月经不调:加当归15g、益母草20g。
皮肤问题:加白芷10g、枸杞2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干玫瑰花洗净,晾干备用(确保无水分)。
若用鲜玫瑰花,需阴干或低温烘干以去除水分。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干玫瑰花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20~30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5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冰糖可根据个人口味调整,但不宜过多以免滋腻。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疏肝解郁:缓解情绪低落、焦虑、压力大。
活血调经:改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
美容养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暗沉、色斑。
安神助眠:辅助治疗失眠、多梦。
2. 适用人群
情绪波动大、肝气郁结者。
女性月经不调或更年期症状者。
追求皮肤健康、美容的人群。
3. 禁忌人群
孕妇、哺乳期妇女(酒精可能影响胎儿或婴儿)。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湿热体质或实热证者慎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晚饭后温服)。
情绪不佳或月经期: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可稀释后涂抹皮肤,用于改善肤质(避免敏感部位)。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1个月后停1周,避免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玫瑰花含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
白酒能促进药物成分溶出,增强吸收。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抑郁症和焦虑症(需结合专业治疗)。
研究发现其对女性内分泌有调节作用。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玫瑰花泡水代茶(功效较弱但安全)。
玫瑰酒
玫瑰酒是一种以玫瑰花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疏肝解郁、活血调经、美容养颜等功效,适用于情绪不畅、月经不调、皮肤暗沉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玫瑰酒配方
|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 干玫瑰花 | 50~100g | 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 
| 白酒(4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 冰糖(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气滞血瘀重:加当归15g、川芎10g。
情绪抑郁:加合欢皮20g、佛手15g。
皮肤问题:加白芷10g、枸杞2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玫瑰花选择无硫磺熏制的干品,洗净晾干。
若用鲜玫瑰花,需阴干或低温烘干以去除水分。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干玫瑰花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7~14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2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阴虚火旺者慎用,以免加重内热。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疏肝解郁:缓解情绪低落、焦虑、易怒。
活血调经:改善月经不调、痛经、血瘀症状。
美容养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肤色暗沉、色斑。
安神助眠:辅助治疗轻度失眠、多梦。
2. 适用人群
肝气郁结、情绪波动大者。
女性月经不调或更年期症状者。
追求皮肤健康、抗衰老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哺乳期妇女(酒精影响胎儿或婴儿)。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实热证或湿热内盛者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晚饭后温服)。
情绪不佳或经期不适: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药酒轻拍面部,用于美容护肤(需测试皮肤敏感性)。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2~3周后停1周,避免依赖或副作用。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玫瑰花含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
白酒能促进成分溶出,增强疏肝活血效果。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抑郁症、焦虑症(需结合专业治疗)。
研究发现其对改善女性内分泌有积极作用。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玫瑰花泡茶或煮水(功效较温和)。
川椒酒
川椒酒是一种以川椒(花椒)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温中散寒、止痛杀虫、祛湿止痒等功效,适用于胃寒腹痛、风湿痹痛、皮肤瘙痒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川椒酒配方
|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 川椒(干花椒) | 30~50g |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 
| 白酒(50°以上) | 5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 冰糖(可选) | 20~5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胃寒重:加干姜10g、高良姜10g。
风湿痛:加独活15g、威灵仙15g。
皮肤问题:加苦参10g、地肤子1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川椒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去除杂质)。
可轻微炒香以增强温性(但避免焦糊)。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干川椒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7~14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2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阴虚火旺者慎用。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温中散寒:缓解胃寒腹痛、呕吐、腹泻。
止痛杀虫:用于蛔虫腹痛、牙痛。
祛湿止痒:改善湿疹、皮肤瘙痒。
活血通络:辅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2. 适用人群
脾胃虚寒、经常腹痛者。
风湿痹痛、关节冷痛者。
皮肤瘙痒、湿疹患者(可外用)。
3. 禁忌人群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上火)。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实热证(如发热、便秘)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5~10ml,每日1~2次(饭后温服)。
腹痛发作期:每次10~15ml,必要时服用。
外用法:药酒涂抹患处,用于皮肤瘙痒或风湿痛。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2周后停1周,避免过量。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川椒含挥发油、花椒素,具有抗菌、镇痛、驱虫作用。
白酒能促进成分溶解,增强吸收。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研究发现其局部应用有止痒效果。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川椒煮水代茶(功效较弱)。
佛手理气酒
佛手理气酒是一种以佛手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化痰止咳等功效,适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咳嗽痰多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佛手理气酒配方
|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 佛手(干) | 50~100g | 疏肝理气、和胃化痰 |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 冰糖(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气滞重:加陈皮10g、香附15g。
胃痛明显:加木香10g、砂仁5g。
咳嗽痰多:加桔梗10g、半夏1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佛手洗净,切片或切块,晒干或低温烘干(鲜品需阴干3~5天)。
若用鲜佛手,需确保无霉变,干燥后使用以增强药效。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干佛手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15~30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阴虚火旺者慎加糖。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疏肝理气:缓解肝气郁结、胸胁胀痛、情绪不畅。
和胃止痛:改善胃脘胀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化痰止咳:辅助治疗咳嗽、痰多、气喘。
安神解郁:用于焦虑、失眠、 stress-related disorders。
2. 适用人群
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者。
长期 stress、情绪波动大者。
慢性咳嗽、痰湿体质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上火)。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实热证(如发热、便秘)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饭后温服)。
症状明显期: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药酒涂抹腹部按摩,用于缓解胃痛。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1个月后停1周,避免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佛手含挥发油、黄酮类,具有抗炎、解痉、镇静作用。
白酒能促进药物吸收,增强理气效果。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功能性消化不良、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研究发现其对情绪调节有积极作用(需个体化使用)。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佛手泡水代茶(功效较弱)。
胡椒酒
胡椒酒是一种以胡椒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适用于胃寒腹痛、风寒湿痹、消化不良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胡椒酒配方
|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 胡椒(干) | 20~30g | 温中散寒、止痛 | 
| 白酒(50°以上) | 5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 冰糖(可选) | 20~5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胃寒重:加干姜10g、肉桂5g。
风湿疼痛:加独活15g、防风10g。
消化不良:加陈皮10g、山楂15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胡椒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可轻微捣碎以增强药效。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干胡椒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7~14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阴虚火旺者慎用,以免加重热象。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温中散寒:缓解胃寒引起的腹痛、呕吐、腹泻。
行气止痛:改善气滞导致的胸腹胀痛、消化不良。
祛风除湿:辅助治疗风寒湿痹、关节冷痛。
促进血液循环:用于寒性体质者的日常保健。
2. 适用人群
脾胃虚寒、经常胃痛或腹泻者。
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者。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中老年人。
3. 禁忌人群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上火)。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实热证或炎症急性期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5~10ml,每日1次(饭后温服)。
症状发作期:每次10~15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药酒涂抹腹部或关节处,轻轻按摩,用于缓解寒痛。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2周后停1周,避免过度刺激和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胡椒含胡椒碱、挥发油,具有抗炎、镇痛和促进消化作用。
白酒能增强药效吸收,温通经络。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慢性胃炎(配伍白术、茯苓)。
研究发现其对改善微循环有一定帮助(需个体化使用)。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胡椒煮水或泡茶(功效较弱)。
独活酒
独活酒是一种以独活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舒筋活络等功效,适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痛、关节疼痛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独活酒配方
|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 独活(干) | 30~50g | 祛风除湿、止痛 |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 冰糖(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风寒重:加防风15g、羌活15g。
疼痛剧烈:加川芎10g、延胡索15g。
气血不足:加当归15g、黄芪2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独活洗净,切片或捣碎,以增强药效释放。
若用鲜品,需晒干或低温烘干至水分减少。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处理好的独活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20~30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阴虚火旺者慎用。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祛风除湿: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散寒止痛:改善风寒引起的头痛、身痛。
舒筋活络:用于腰膝酸痛、四肢麻木。
抗炎镇痛:辅助治疗慢性疼痛症状。
2. 适用人群
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者。
中老年人腰腿不适者。
体力劳动者或运动后肌肉酸痛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阴虚内热者(易加重热象)。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实热证(如发热、红肿)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晚饭后温服)。
疼痛发作期: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药酒涂抹患处后按摩,用于局部疼痛。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1个月后停1周,避免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独活含挥发油、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抗炎、镇痛、抗风湿作用。
白酒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药物吸收。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配伍骨碎补、杜仲)。
研究发现其对改善微循环有一定效果。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独活煎汤代茶(功效较弱)。
食疗分类
按功效和适用人群查找食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