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

经典中医著作与现代研究文献

瘴疟指南

《瘴疟指南》,疟疾专著。二卷。明·郑全望撰于1609年。作者鉴于福建、广东地区瘴疟流行,遂予悉心研究,颇有心得。后得宋·李待制(佚名)所辑《瘴疟卫生方》,以为可取。遂以之为基础,附以己见编成此书。书中论述瘴疟源流,伤寒、内伤与诸症之鉴别,以及瘴疟药用宜忌、预后等。内容全面、条理清晰。但对本病病因、病理等方面杂有某些不切合实际的论述。现有清刻本及《珍本医书集成》本等。   

郑全望,明代医家。字灵渚。信州(治今江西上饶)人。自幼体弱多病,乃长益甚,乃自取《内经》、《难经》等书研读,复采传奇验方,自疗而愈。万历壬寅(1602)年,四方疫疠大作,诸医皆术穷,郑氏遂取宋李待制《瘴疟卫生方》,加以发明,以治闽广间地方病。并在此基础上,析其原委、调剂,附以己意,编成《瘴疟指南》。

朝代:明类别:医论

养生类要

《养生类要》是一部涉及气功、养生、药物学及内,外、妇、儿科疾病的经验方书。其内容简明扼要,涉及面广,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如饮食论、食物所忌所宜、解饮食诸毒等篇对现代营养学及保健方面也不失为一部指导性的著作。在治疗疾病方面,作者结合四季不同气候对人体的影响,详述了四季诸症治例,突出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并且在药物炮制及剂型方面也有独到的发挥。在济阴类中,不但阐述了数首滋阴类方剂,而且对胎产方面的知识也作了涉猎;在慈幼类中,对儿科常见疾病的防治作了系统的论述。对老年病方面,如养老类中的固本酒、薏苡仁粥等现代的药膳、药酒疗法对却病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吴正伦,明代医家(?1529-1568年)。字子叔,号春岩子。安徽歙县人。幼年丧父,家贫而刻苦攻读。后游医至山东、北京等地,名噪一时。明神宗幼年病、穆宗贵妃病,均由其治愈。曾获穆宗嘉奖,太医院御医妒其术,而毒之致死。尝著《养生类要》、《脉证治方》、《治人心鉴》。除后,其他均有刻本行世。

朝代:明类别:医论

养生导引秘籍

本书为我国古代养生保健及气功导引的丛书。共34种,计68卷。内容述及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饮食、起居、调摄和情志的修养及禁忌;气功及养生学中的呼吸导引功法、常用的食疗药物等,亦述及有关养生的基本理论以及关于宇宙万物、五运六气与人的生理、病理变化关系等,故本书既有理论指导意义,也有身心保养与锻炼的具体方法,特别对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寿、祛病防病、修身明性及妇女的驻颜美容有独到之处。本书适用于医务工作者及对养生保健有兴趣的读者阅读。

作者,胡文焕,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通甫,号全庵,又号抱琴居士。素以琴棋书文著称于世,亦以儒医而闻名遐迩,对延年益寿之理论技术又颇多研究。他除编纂《格致丛书》,并于其中包括有关养生学著述十余种外,更以《寿养丛书》为名,收载前人养生学佳作与自己编纂辑校养生学文献凡34种,68卷,实可称之为集明以前养性、养生学之大成。

朝代:明类别:医论

诸病源候论

 中国最早的论述以内科为主各科病病因和证候的专著。又称《诸病源候总论》、《巢氏病源》。50卷。隋代巢元方等撰于大业六年(610)。该书总结了隋以前的医学成就,对临床各科病证进行了搜求、征集、编纂,并予系统地分类。全书分67门,载列证候论1739条。叙述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证候

诸病源候论

等。诸证之末多附导引法,但不记载治疗方药。《诸病源候论》内容丰富,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口齿、骨伤等多科病证,对一些传染病、寄生虫病、外科手术等方面,有不少精辟论述,对后世医学影响较大。书中关于肠吻合术、人工流产、拔牙等手术的记载,都是世界外科史的首创,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外科手术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等医著的病因、病理分析,大多依据此书。1949年后有影印本。

朝代:隋类别:医论

书籍分类

按类别查找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