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
面体病诸候(凡五论)-卷之二十七
毛发病诸候(凡十三论)-卷之二十七
血病诸候(凡九论)-卷之二十七
蛊毒病诸候(下凡二十七论)-卷之二十六
蛊毒病诸候(上凡九论)-卷之二十五
注病诸候(凡三十四论)-卷之二十四
尸病诸候(凡十二论)-卷之二十三
中恶病诸候(凡十四论)-卷之二十三
霍乱病诸候(凡二十四论)-卷之二十二
水肿病诸候(凡二十二论)
呕哕病诸候(凡六论)-卷之二十一
脾胃病诸候(凡五论)-卷之二十一
痞噎病诸候(凡八论)-卷之二十
癖病诸候(凡十一论)-卷之二十
痰饮病诸候(凡十六论)-卷之二十
疝病诸候(凡十一论)-卷之二十
瘕病诸候(凡十八论)-卷之十九
积聚病诸候(凡六论)-卷之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六(凡五十一论)-卷之五十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四(凡四十六论)-卷之四十八
小儿杂病诸候三(凡四十五论)-卷之四十七
小儿杂病诸候二(凡三十四论)-卷之四十六
小儿杂病诸候一(凡二十九论)-卷之四十五
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卷之四十四
妇人产后病诸候上(凡三十论)-卷之四十三
妇人将产病诸候(凡三论)-卷之四十三
妇人妊娠诸候下(凡四十一论)-卷之四十二
妇人妊娠病诸候上(凡二十论)-卷之四十一
妇人杂病诸候四(凡五十论)-卷之四十
后跋
无极而太极
周子太极图
太极图说注解序
辟邪篇
补遗篇二
补遗篇一
性命篇下
性命篇上
自序
首序
九虫病诸候(凡五论)-卷之十八
湿病诸候(凡三论)
卷之十六-卷之十七
心腹痛病诸候(凡七论)-卷之十六
腹痛病诸候(凡四论)-卷之十六
心痛病诸候(凡五论)-卷之十六
五脏六腑病诸候(凡十三论)-卷之十五
大便病诸候(凡五论)-卷之十四
小便病诸候(凡八论)
淋病诸候(凡八论)-卷之十四
咳嗽病诸候(凡十五论)-卷之十四
香港脚病诸候(凡八论)-卷之十三
气病诸候(凡二十五论)-卷之十三
冷热病诸候(凡七论)-卷之十二
黄病诸候(凡二十八论)-卷之十二
疟病诸候(凡十四论)-卷之十一
疫疠病诸候(凡三论)-卷之十
温病诸候(凡三十四论)-卷之十
《诸病源候论》-卷之九
时气病诸候(凡四十三论)-卷之九
伤寒病诸候下(凡四十四论)-卷之八
伤寒病诸候上(凡三十三论)-卷之七
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消渴病诸候(凡八论)-卷之五
腰背病诸候(凡十论)-卷之五
虚劳病诸候下(凡三十六论)-卷之四
虚劳病诸候上(凡三十九论)-卷之三
风病诸候下(凡三十论)-卷之二
风病诸候上(凡二十九论)-卷之一
序
诸病源候论
妇人杂病诸候三(凡四十论)-卷之三十九
妇人杂病诸候二(凡一十九论)-卷之三十八
妇人杂病诸候一(凡三十二论)-卷之三十七
腕伤病诸候(凡九论)-卷之三十六
金疮病诸候(凡二十三论)-卷之三十六
杂毒病诸候(凡十四论)-卷之三十六
蛇毒病诸候(凡五论)-卷之三十六
兽毒病诸候(凡四论)-卷之三十六
伤疮病诸候(凡四论)-卷之三十五
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卷之三十五
痔病诸候(凡六论)-卷之三十四
病诸候(凡三十五论)-卷之三十四
痈疽病诸候下(凡二十九论)-卷之三十二
痈疽病诸候上(凡一十六论)-卷之三十二
疔疮病诸候(凡一十三论)-卷之三十一
肿病诸候(凡一十七论)-卷之三十一
丹毒病诸候(凡一十三论)-卷之三十一
瘿瘤等病诸候(凡一十五论)-卷之三十一
四肢病诸候(凡十四论)-卷之三十
咽喉心胸病诸候(凡十一论)-卷之三十
唇口病诸候(凡十七论)-卷之三十
牙齿病诸候(凡二十一论)-卷之二十九
耳病诸候(凡九论)-卷之二十九
鼻病诸候(凡十一论)-卷之二十九
目病诸候(凡三十八论)-卷之二十八
内容摘要
中国最早的论述以内科为主各科病病因和证候的专著。又称《诸病源候总论》、《巢氏病源》。50卷。隋代巢元方等撰于大业六年(610)。该书总结了隋以前的医学成就,对临床各科病证进行了搜求、征集、编纂,并予系统地分类。全书分67门,载列证候论1739条。叙述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证候

等。诸证之末多附导引法,但不记载治疗方药。《诸病源候论》内容丰富,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口齿、骨伤等多科病证,对一些传染病、寄生虫病、外科手术等方面,有不少精辟论述,对后世医学影响较大。书中关于肠吻合术、人工流产、拔牙等手术的记载,都是世界外科史的首创,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外科手术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等医著的病因、病理分析,大多依据此书。1949年后有影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