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
经典中医著作与现代研究文献
本草征要
药学著作。二卷。明·李中梓撰。刊于1673年。
本书系《医宗必读》卷三-四。方中将药物分为草、木、果、谷、菜、金石、人兽、禽、虫、鱼等10类,共352种药物,每药编成对偶联句,以便初学诵习,并附加按语说明。现存《医宗必读》本及1917年排印本等。
李中梓(字仕材)先生,系明末江南医学教育家。籍贯松江府南汇县。生于万历十五年丁亥(先生精于医,复精于文,临症经验甚丰。授徒众多,其中颇有杰出者。
绛雪园古方选注
《绛雪园古方选注》为清代王子接所著,其门人叶桂(天士)、吴蒙(正公)等校定。
《绛雪园古方选注》分三卷,上卷注释仲景之方,分为和、寒、温、汗、吐、下六剂;中、下二卷阐明内科、女科、外科、幼科、眼科及各科之方。本书是论述方剂配伍意义的专著,作者精选古方三百余首,为之“显微阐幽,申明其方之中矩,法之中矩”。
对于其中君臣佐使之义,铢两之宜,加减之道,均有独到的见解。可供学习方剂学及中医教学研究工作者、中西医师参考。
医方集解
医方著作。三卷。清·汪昂撰。刊于1682年。本书选录古今医籍中常用方剂约六、七百首(分正方及附方)。按不同作用的方药性质分为补养、发丧、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等21类方剂。
除列述每个方剂的方名、主治及处方外,并引录历代名医各家学说,阐明方义。由于选方切于实用,流传很广。现有康熙年间初刻本、清刻本、多种近代刊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在汪氏诸多著作中,《医方集解》是《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本草备要》医学研究的升华与发挥演绎。更辅以《汤头歌诀》一书,对后世医学的普及提高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
汪氏的《医方集解》摒除糟粕,以《内经》理论学说为指导,以仲景学说为基础,裒合数十医家硕论名言,对所采集方剂予以诠释,集理法方药四字,通贯全书。如大青龙汤,首列主症,然后讨论病机,先引成无己之说“伤寒见风脉也。”汪氏认为“成注非也,此汤必脉浮紧浮数,烦躁无汗,方可服之。”
汪氏原本一介儒生,但凭着其对医药的爱好,悉心研究,在方剂学上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大。
奇方类编
《奇方类编》二卷。为清代江夏人吴世昌(半千)先生抄辑,由长白鄂奇善校。本书系《奇方类编》与《奇疾方》的合订本。《奇方类编》二卷。
全书分列二十七门,主要载录头面、须发、耳目、口鼻、牙齿、咽喉、心胃、噎膈、痰嗽、脾胃、血症、膨胀、痢泻、疟疾、风瘫、疝气、伤暑、伤寒、痔漏、损伤、疮毒急治、保养、补益、妇人、涉猎以及杂治等各种常儿病症的证治一方药,末附经验秘方,全书累计治则万剂约800余种。《奇疾方》一卷。为清代竟陵人王远抄辑。主要载述某些奇疾怪症及其治法。
吴世昌,清代医家。字半千,湖北江夏人。生平欠详。尝辑《奇方类编》二卷,现有刻本行世。
书籍分类
按类别查找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