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雪园古方选注

朝代:清
分类:方药
冷热病诸候(凡七论)-卷之十二 黄病诸候(凡二十八论)-卷之十二 疟病诸候(凡十四论)-卷之十一 小儿杂病诸候六(凡五十一论)-卷之五十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四(凡四十六论)-卷之四十八 小儿杂病诸候三(凡四十五论)-卷之四十七 小儿杂病诸候二(凡三十四论)-卷之四十六 小儿杂病诸候一(凡二十九论)-卷之四十五 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卷之四十四 妇人产后病诸候上(凡三十论)-卷之四十三 妇人将产病诸候(凡三论)-卷之四十三 妇人妊娠诸候下(凡四十一论)-卷之四十二 妇人妊娠病诸候上(凡二十论)-卷之四十一 妇人杂病诸候四(凡五十论)-卷之四十 妇人杂病诸候三(凡四十论)-卷之三十九 妇人杂病诸候二(凡一十九论)-卷之三十八 妇人杂病诸候一(凡三十二论)-卷之三十七 腕伤病诸候(凡九论)-卷之三十六 金疮病诸候(凡二十三论)-卷之三十六 杂毒病诸候(凡十四论)-卷之三十六 蛇毒病诸候(凡五论)-卷之三十六 兽毒病诸候(凡四论)-卷之三十六 伤疮病诸候(凡四论)-卷之三十五 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卷之三十五 痔病诸候(凡六论)-卷之三十四 病诸候(凡三十五论)-卷之三十四 痈疽病诸候下(凡二十九论)-卷之三十二 痈疽病诸候上(凡一十六论)-卷之三十二 疔疮病诸候(凡一十三论)-卷之三十一 肿病诸候(凡一十七论)-卷之三十一 丹毒病诸候(凡一十三论)-卷之三十一 瘿瘤等病诸候(凡一十五论)-卷之三十一 疫疠病诸候(凡三论)-卷之十 温病诸候(凡三十四论)-卷之十 《诸病源候论》-卷之九 时气病诸候(凡四十三论)-卷之九 伤寒病诸候下(凡四十四论)-卷之八 伤寒病诸候上(凡三十三论)-卷之七 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消渴病诸候(凡八论)-卷之五 腰背病诸候(凡十论)-卷之五 虚劳病诸候下(凡三十六论)-卷之四 虚劳病诸候上(凡三十九论)-卷之三 风病诸候下(凡三十论)-卷之二 风病诸候上(凡二十九论)-卷之一 诸病源候论 四肢病诸候(凡十四论)-卷之三十 咽喉心胸病诸候(凡十一论)-卷之三十 唇口病诸候(凡十七论)-卷之三十 牙齿病诸候(凡二十一论)-卷之二十九 耳病诸候(凡九论)-卷之二十九 鼻病诸候(凡十一论)-卷之二十九 目病诸候(凡三十八论)-卷之二十八 面体病诸候(凡五论)-卷之二十七 毛发病诸候(凡十三论)-卷之二十七 血病诸候(凡九论)-卷之二十七 蛊毒病诸候(下凡二十七论)-卷之二十六 蛊毒病诸候(上凡九论)-卷之二十五 注病诸候(凡三十四论)-卷之二十四 尸病诸候(凡十二论)-卷之二十三 中恶病诸候(凡十四论)-卷之二十三 霍乱病诸候(凡二十四论)-卷之二十二 水肿病诸候(凡二十二论) 呕哕病诸候(凡六论)-卷之二十一 脾胃病诸候(凡五论)-卷之二十一 痞噎病诸候(凡八论)-卷之二十 癖病诸候(凡十一论)-卷之二十 痰饮病诸候(凡十六论)-卷之二十 疝病诸候(凡十一论)-卷之二十 瘕病诸候(凡十八论)-卷之十九 积聚病诸候(凡六论)-卷之十九 九虫病诸候(凡五论)-卷之十八 湿病诸候(凡三论) 卷之十六-卷之十七 心腹痛病诸候(凡七论)-卷之十六 腹痛病诸候(凡四论)-卷之十六 心痛病诸候(凡五论)-卷之十六 五脏六腑病诸候(凡十三论)-卷之十五 大便病诸候(凡五论)-卷之十四 小便病诸候(凡八论) 淋病诸候(凡八论)-卷之十四 咳嗽病诸候(凡十五论)-卷之十四 香港脚病诸候(凡八论)-卷之十三 气病诸候(凡二十五论)-卷之十三

内容摘要

《绛雪园古方选注》为清代王子接所著,其门人叶桂(天士)、吴蒙(正公)等校定。

《绛雪园古方选注》分三卷,上卷注释仲景之方,分为和、寒、温、汗、吐、下六剂;中、下二卷阐明内科、女科、外科、幼科、眼科及各科之方。本书是论述方剂配伍意义的专著,作者精选古方三百余首,为之“显微阐幽,申明其方之中矩,法之中矩”。

对于其中君臣佐使之义,铢两之宜,加减之道,均有独到的见解。可供学习方剂学及中医教学研究工作者、中西医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