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的食疗

中医食疗
中医百科
4835 次浏览
2025-08-13

详细内容

黄疸食疗是一种以清热利湿、疏肝利胆为主要原则的传统中医食疗方法,适用于湿热蕴结、肝胆失疏所致的黄疸,症见目黄、身黄、小便黄等。


一、配方

1. 经典黄疸食疗配方(以茵陈蒿汤为基础)

成分用量功效
茵陈蒿15~30g清热利湿、退黄
栀子10~15g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大黄5~10g泻热通便、活血化瘀
1000ml溶剂,助药力释放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 湿热重:加茯苓15g、泽泻10g以增强利湿。

  • 肝气郁结:加柴胡10g、郁金10g以疏肝解郁。

  • 脾胃虚弱:加白术10g、甘草5g以健脾和胃。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 将所有药材洗净,晾干备用。

  • 大黄可切片或捣碎,以增强药效。

步骤2:煎煮药汤

  1. 将茵陈蒿、栀子、大黄放入砂锅或陶瓷锅中,加入1000ml水。

  2.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20~30分钟,至药液浓缩至约500ml。

  3. 过滤去渣,取药液备用。

注意事项

  • 忌用铁器煎煮,以免影响药效。

  • 煎煮时间不宜过长,避免有效成分流失。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 清热利湿:缓解湿热黄疸,改善小便不利。

  • 疏肝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减轻肝胆负担。

  • 解毒退黄:辅助治疗病毒性肝炎、胆道疾病引起的黄疸。

2. 适用人群

  • 湿热型黄疸患者,症见身目俱黄、黄色鲜明。

  • 肝胆湿热、小便黄赤者。

3. 禁忌人群

  • 孕妇、脾胃虚寒者(易导致腹泻)。

  • 阳虚或寒湿黄疸者(症见黄色晦暗)。

  •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四、服用方法

  • 日常服用:每次100~150ml,每日2次(早晚温服)。

  • 急性期:可增至每日3次,但需监测症状。

  • 外用法:不适用,主要为内服。

疗程建议

  • 连续服用1~2周,症状缓解后减量或停用。

  • 长期使用需咨询中医师,避免损伤脾胃。


五、相关说明

  1. 药理解析

    • 茵陈蒿含茵陈蒿素,具有利胆、保肝作用。

    • 栀子和大黄协同清热泻火,促进毒素排出。

  2. 现代应用

    • 可用于辅助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但需结合现代医学治疗。

    • 研究显示,此方对降低血清胆红素有一定效果。

  3. 替代方案

    • 不善服汤药者,可用茵陈蒿茶(单味茵陈蒿泡水)作为日常保健,但功效较弱。

相关食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