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

朝代:唐
分类:方药
心疝方四首-卷第七 寒疝积聚方四首-卷第七 寒疝不能食方四首-卷第七 四时中风方四首-卷第十四 七疝方三首-卷第七 伤寒狐惑病方四首-卷第二 卒中风方七首-卷第十四 卒疝方三首-卷第七 伤寒百合病方七首-卷第二 中风及诸风方一十四首-卷第十四 鬼疰方二首-卷第十三 寒疝心痛方三首-卷第七 伤寒劳复食复方二十五首-卷第二 盗汗方七首-卷第十三 疰病相染易方三首-卷第十三 寒疝腹痛方一十三首-卷第七 伤寒阴阳易方八首-卷第二 江南三十六疰方三首-卷第十三 胸膈气方三首-卷第七 伤寒疮方一十首-卷第二 江南九十九疰方二首-卷第十三 胁肋痛方二首-卷第七 伤寒下痢及脓血黄赤方一十六首-卷第二 五疰方四首-卷第十三 胸胁痛及妨闷方四首-卷第七 伤寒小便不利方九首-卷第二 尸疰方四首-卷第十三 灸诸胀满及结气法二十二首-卷第七 伤寒不得眠方四首-卷第二 五尸方一十一首-卷第十三 腹内诸气及胀不下食方一十一首-卷第七 伤寒虚羸方四首-卷第二 遁尸方三首-卷第十三 腹胀雷鸣方三首-卷第七 伤寒手足欲脱疼痛方七首-卷第二 飞尸方三首-卷第十三 卒心腹胀满方六首-卷第七 伤寒口疮方二首-卷第二 伏连方五首-卷第十三 心腹胀满及鼓胀方一十四首-卷第七 伤寒攻目生疮兼赤白翳方六首-卷第二 传尸方四首-卷第十三 伤寒春冬咳嗽方三首-卷第二 瘦病方五首-卷第十三 伤寒癖实及宿食不消方二首-卷第二 虚损惨悴作骨蒸方四首-卷第十三 卒咳嗽方八首-卷第九 伤寒烦渴方九首-卷第二 气骨蒸三方-卷第十三 新久咳方三首-卷第九 伤寒衄血方四首-卷第二 炙骨蒸法图四首-卷第十三 五嗽方四首-卷第九 伤寒吐唾血及下血方三首-卷第二 骨蒸方一十七首-卷第十三 咳嗽方三首-卷第九 伤寒咽喉痛方八首-卷第二 虚劳骨蒸方七首-卷第十三 杂误吞物方一十七首-卷第八 伤寒呕哕方一十四首-卷第二 灸奔豚法-卷第十二 诸骨哽方三十五首-卷第八 伤寒结胸方七首-卷第二 杂疗奔豚气及结气方六首-卷第十二 五噎方三首-卷第八 伤寒中风方九首-卷第二 贲豚气方四首-卷第十二 卒食噎方九首-卷第八 杂疗伤寒汤散丸方八首-卷第一 胸痛方二首-卷第十二 诸噎方一十二首-卷第八 古今录验方八首-卷第一 胸痹心痛方四首-卷第十二 气噎方六首-卷第八 张文仲方一十首-卷第一 胸痹咳唾短气方四首-卷第十二 七气方三首-卷第八 崔氏方一十五首-卷第一 胸痹噎塞方二首-卷第十二 五膈方八首-卷第八 千金翼方一十三首-卷第一 胸痹心下坚痞缓急方四首-卷第十二 胃虚寒方七首-卷第八 千金方六首合一十一法-卷第一 胸痹短气方三首-卷第十二 胃实热方二首-卷第八 集验方五首-卷第一 胸痹方二首-卷第十二 脾胃病日渐瘦因不食方三首-卷第八 短剧方四首-卷第一 蛟龙病方一首-卷第十二 脾胃弱不能食方三首-卷第八 深师方四首-卷第一 治卒上气咳嗽方第二十三 蛇瘕方一首-卷第十二 胃反方一十首-卷第八 肘后方七首-卷第一 治服散卒发动困笃方第二十二 鳖瘕方一首-卷第十二 疗诸痰饮方四首-卷第八 论伤寒日数病源并方二十一首-卷第一 治风毒脚弱痹满上气方第二十一 虱症方一首-卷第十二 风痰方五首-卷第八 诸论伤寒八家合一十六首-卷第一 治卒风喑不得语方第二十 发症方二首-卷第十二 痰厥头痛方八首-卷第八 较正唐王焘先生《外台秘要方》序 治中风诸急方第十九 食症及食鱼肉成症方二首-卷第十二 胸中痰方三首-卷第八 《外台秘要方》序 治卒得惊邪恍惚方第十八 米症方二首-卷第十二 痰结实及宿食方三首-卷第八 自序 治卒发癫狂病方第十七 鳖症方四首-卷第十二 冷痰方四首-卷第八 《外台秘要》序 治寒热诸疟方第十六 疗症方三首-卷第十二 癖饮方七首-卷第八 治瘴气疫疠温毒诸方第十五 积聚宿食寒热方四首-卷第十二 饮方二首-卷第八 治时气病起诸劳复方第十四 积聚心腹胀满方一首-卷第十二 痰饮方二首-卷第八 心腹痛及胀满痛方一十首-卷第七 治伤寒时气温病方第十三 积聚心腹痛方三首-卷第十二 留饮宿食方七首-卷第八 卒腹痛方七首-卷第七 治卒霍乱诸急方第十二 积聚方五首-卷第十二 酒饮方三首-卷第八 腹痛方四首-卷第七 治卒心腹烦满方第十一 症癖气灸法四首-卷第十二 留饮方二首-卷第八 杂疗心痛方三首-卷第七 治心腹俱痛方第十 心下大如杯结症方二首-卷第十二 支饮方九首-卷第八 久心痛方六首-卷第七 治卒腹痛方第九 溢饮方三首-卷第八 心痛不能饮食方二首-卷第七 治卒心痛方第八 悬饮方二首-卷第八 心下悬急懊痛方四首-卷第七 治尸注鬼注方第七 痰饮食不消及呕逆不下食方九首-卷第八 多唾停饮心痛方二首-卷第七 治卒中五尸方第六 中恶心痛方五首-卷第七 治卒魇寐不寤方第五 卒心痛方一十四首-卷第七 治卒得鬼击方第四 心背彻痛方四首-卷第七 救卒客忤死方第三 心痛症块方二首-卷第七 救卒死尸蹶方第二 恶疰心痛方三首-卷第七 救卒中恶死方第一 冷气心痛方五首-卷第七 《附广肘后方》序 诸虫心痛方一十八首-卷第七 鹿鸣山续古序 九种心痛方三首-卷第七 华阳隐居《补阙肘后百一方》序 心痛方八首-卷第七 《葛洪肘后备急方》序二 噫醋方七首-卷第六 《葛洪肘后备急方》序一 杂疗呕吐哕方三首-卷第六 许仁则疗呕吐方四首-卷第六 呕逆不下食方八首-卷第六 呕逆吐方八首-卷第六 上气及气逆急牵绳不得卧方八首-卷第十 卒短气方四首-卷第十 转筋方七首-卷第十六 因食饮水上气方四首-卷第十 筋虚胞转方二首-卷第十六 上气喉中水鸡鸣方一十二首-卷第十 筋虚极方二首-卷第十六 上气咳身面肿满方四首-卷第十 筋实极方四首-卷第十六 上气胸满方二首-卷第十 筋极论一首-卷第十六 久上气方四首-卷第十 六极论一首-卷第十六 卒上气方六首-卷第十 咽门论并伤破声嘶方二首-卷第十六 上气方九首-卷第十 髓虚实方二首-卷第十六 皮虚实方二首-卷第十 胆实热方二首-卷第十六 大肠虚寒方三首-卷第十 肝劳虚寒方五首-卷第十六 大肠热实方三首-卷第十 肝劳虚热方四首-卷第十六 大肠论二首-卷第十 肝实热方二首-卷第十六 肺痈方九首-卷第十 肝劳论一首-卷第十六 肺气积聚方二首-卷第十 五脏劳论一首-卷第十六 肺胀上气方四首(五法)-卷第十 白驳方七首-卷第十五 肺气不足口如含霜雪方四首-卷第十 白癜风方九首-卷第十五 肺虚寒方三首-卷第十 疡风方一十五首-卷第十五 肺热兼咳方七首-卷第十 风身体如虫行方四首-卷第十五 除骨热方四首-卷第十三 肺气客热方二首-卷第十 风搔瘾疹生疮方六首-卷第十五 无辜方二首-卷第十三 肺痿方一十首-卷第十 风热头面疹痒方四首-卷第十五 鬼神交通方四首-卷第十三 杂疗咳嗽方三首-卷第九 风搔身体瘾疹方五首-卷第十五 鬼魅精魅方八首-卷第十三 许仁则疗咳嗽方一十二首-卷第九 瘾疹风疹一十三首-卷第十五 鬼气方三首-卷第十三 咳嗽唾粘方二首-卷第九 头风旋方七首-卷第十五 鬼疰羸瘦方二首-卷第十三 久咳嗽脓血方四首-卷第九 头风及头痛方一十首-卷第十五 鬼疰心腹痛方一首-卷第十三 咳嗽脓血方一十一首-卷第九 风热方六首-卷第十五 久咳嗽上气唾脓血及浊涎方五首-卷第九 风多汗及虚汗方五首-卷第十五 十咳方六首-卷第九 风毒方五首-卷第十五 咳逆及厥逆饮咳方七首-卷第九 风痫及惊痫方五首-卷第十五 九种咳嗽方一首-卷第九 痫方三首-卷第十五 咳嗽短气方七首-卷第九 五癫方三首-卷第十五 久咳坐卧不得方二首-卷第九 积年久咳方二十一首-卷第九 疗咳方一十四首-卷第九 熏咳法六首-卷第九 呷咳方二首-卷第九 气嗽方八首-卷第九 咳失声方四首-卷第九 冷咳方三首-卷第九 暴热咳方二首-卷第九 食不消成症积方四首-卷第十二 癖硬如石腹满方二首-卷第十二 症癖等一切病方四首-卷第十二 癖及癖不能食方一十四首-卷第十二 气方三首-卷第十二 癖方四首-卷第十二 癖羸瘠方二首-卷第十二 久癖方二首-卷第十二 寒癖方五首-卷第十二 癖结方三首-卷第十二 疗癖方五首-卷第十二 叙菜等二十二件-卷第十一 叙鱼肉等一十五件-卷第十一 将息禁忌论一首-卷第十一 近效祠部李郎中消渴方一首-卷第十一 卒消渴小便多太数方八首-卷第十一 深掘大栝蒌根浓削皮至白处-卷第十一 治牛马六畜水谷疫疠诸病方第七十三 消渴不宜针灸方一十首-卷第十一 治百病备急丸散膏诸要方第七十二 强中生诸病方六首-卷第十一 治卒饮酒大醉诸病方第七十一 虚劳小便白浊如脂方四首-卷第十一 治防避饮食诸毒方第七十 渴后恐成水病方三首-卷第十一 治食中诸毒方第六十九 渴后小便多恐生诸疮方二首-卷第十一 睡中尿床不自觉方六首-卷第十一 消中消渴肾消方八首-卷第十一 哕方七首-卷第六 消渴口干燥方三首-卷第十一 呕哕方四首-卷第六 渴利虚经脉涩成痈脓方一十一首-卷第十一 干呕方六首-卷第六 酒疸方七首-卷第四 近效极要热中小便多渐瘦方四首-卷第十一 杂疗霍乱方四首-卷第六 黑疸方三首-卷第四 近效极要消渴方二首-卷第十一 许仁则疗霍乱方三首-卷第六 女劳疸方四首-卷第四 消渴方一十七首-卷第十一 下焦虚寒方六首-卷第六 黄汗方三首-卷第四 杂疗上气咳嗽方四首-卷第十 下焦热方六首-卷第六 黄胆小便不利及腹满喘方二首-卷第四 咳逆上气方五首-卷第十 中焦热及寒泄痢方三首-卷第六 黄方三首-卷第四 久咳嗽上气方三首-卷第十 上焦热及寒吐痢肠鸣短气方九首-卷第六 黄胆方十三首-卷第四 上气咳方一首-卷第十 三焦脉病论二首-卷第六 黄胆遍身方一十一首-卷第四 上气咳嗽多唾方三首-卷第十 霍乱转筋方一十四首-卷第六 急黄方六首-卷第四 咳逆上气呕吐方四首-卷第十 霍乱杂灸法二十六首-卷第六 诸黄方一十三首-卷第四 治卒中诸药毒救解方第六十八 咳嗽上气方七首-卷第十 霍乱干呕方五首-卷第六 温病劳复方四首-卷第四 治卒服药过剂烦闷方第六十七 霍乱烦渴方四首-卷第六 温病发斑方七首-卷第四 治卒中沙虱毒方第六十六 霍乱心腹痛方三首-卷第六 温病渴方二首-卷第四 治卒中射工水弩毒方第六十五 干湿霍乱及痰饮方五首-卷第六 温病哕方四首-卷第四 治卒中溪毒方第六十四 霍乱众药疗不效方二首-卷第六 辟温不相染方二首-卷第四 治中蛊毒方第六十三 霍乱烦躁方八首-卷第六 辟温方二十首-卷第四 治卒蝎所螫方第六十二 霍乱后脉绝手足冷方四首-卷第六 温病论病源二首-卷第四 治卒蜂所螫方第六十一 霍乱不止及洞下泄痢方八首-卷第六 天行瘥后劳发方五首-卷第三 治卒虿螫方第六十 霍乱腹痛吐痢方七首-卷第六 天行劳复食复方六首-卷第三 治卒蜈蚣蜘蛛所螫方第五十九 霍乱脐上筑方三首-卷第六 天行瘥后禁忌方二首-卷第三 治卒入山草禁辟众蛇药术方第五十八 骨极论一首-卷第十六 霍乱吐痢方一十二首-卷第六 天行虚羸方二首-卷第三 治蛇疮败蛇骨刺人入口绕身诸方第五十七 肾热方三首-卷第十六 霍乱病源论三首-卷第六 天行阴阳易方二首-卷第三 治卒青蛙蝮虺众蛇所螫方第五十六 肾劳热方二首-卷第十六 许仁则疗疟方四首-卷第五 天行疮方八首-卷第三 治卒毒及狐溺棘所毒方第五十五 肾劳虚寒方二首-卷第十六 禳疟法六首-卷第五 天行热痢及诸痢方四首-卷第三 治卒为犬所咬毒方第五十四 肾劳实热方二首-卷第十六 灸疟法一十三首-卷第五 天行大小便不通胀满及涩方四首-卷第三 治为熊虎爪牙所伤毒痛方第五十三 肾劳论一首-卷第十六 一切疟方四首-卷第五 天行热毒攻手足方五首-卷第三 治面发秃身臭心鄙丑方第五十二 气极寒方二首-卷第十六 牝疟方二首-卷第五 天行狂语方三首-卷第三 治卒误吞诸物及患方第五十一 气极热方三首-卷第十六 劳疟方三首-卷第五 天行虚烦方二首-卷第三 治卒诸杂物鲠不下方第五十 气极论一首-卷第十六 久疟方八首-卷第五 天行发疮豌豆疮方一十二首-卷第三 治卒食噎不下方第四十九 肺虚劳损方三首-卷第十六 间日疟方二首-卷第五 天行发斑方三首-卷第三 治耳为百虫杂物所入方第四十八 肺劳虚寒方二首-卷第十六 疟方五首-卷第五 天行咳嗽方五首-卷第三 治卒耳聋诸病方第四十七 肺劳实热方五首-卷第十六 发作无时疟方二首-卷第五 天行口疮及口干苦方四首-卷第三 治目赤痛暗昧刺诸病方第四十三 肺劳论一首-卷第十六 十二时疟方一十二首-卷第五 天行衄血方四首-卷第三 治卒阴肿痛颓卵方第四十二 肉极寒方五首-卷第十六 山瘴疟方一十九首-卷第五 天行喉咽痛方二首-卷第三 治卒得虫鼠诸方第四十一 肉极热方四首-卷第十六 温疟方五首-卷第五 天行呕方七首-卷第三 治卒得癞皮毛变黑方第四十 肉极论一首-卷第十六 五脏及胃疟方六首-卷第五 天行呕逆方七首-卷第三 治癣疥漆疮诸恶疮方第三十九 温脾丸主脾胃中冷及不足方四首-卷第十六 疗疟方二十一首-卷第五 天行病方七首-卷第三 治肠痈肺痈方第三十七 温脾汤主脾气不足及不调下痢方六首-卷第十六 杂黄胆方三首-卷第四 天行病发汗等方四十二首-卷第三 治痈疽妒乳诸毒肿方第三十六 泻脾丸主脾气不调及腹满方三首-卷第十六 许仁则疗诸黄方七首-卷第四 治卒绝粮失食饥惫欲死方第三十五 脾实热方六首-卷第十六 谷疸方三首-卷第四 治脾胃虚弱不能饮食方第三十四 脾劳虚寒方三首-卷第十六 治虚损羸瘦不堪劳动方第三十三 脾劳实热方四首-卷第十六 治卒患腰胁痛诸方第三十二 脾劳论一首-卷第十六 治卒发黄胆诸黄病第三十一 脉寒极方四首-卷第十六 治卒胃反呕方第三十 脉热极方三首-卷第十六 治卒患胸痹痛方第二十九 脉极论一首-卷第十六 治胸膈上痰诸方第二十八 心实热方三首-卷第十六 治心腹寒冷食饮积聚结癖方第二十七 心劳实热方五首-卷第十六 治卒心腹症坚方第二十六 心劳论一首-卷第十六 治卒大腹水病方第二十五 治卒身面肿满方第二十四 风癫方七首-卷第十五 风惊恐方三首-卷第十五 风惊悸方九首-卷第十五 五邪方五首-卷第十五 风邪方八首-卷第十五 风惊恐失志喜忘及妄言方六首-卷第十五 风狂方九首-卷第十五 张文仲疗诸风方九首-卷第十四 许仁则疗诸风方七首-卷第十四 柔风方二首-卷第十四 风曳及挛方二首-卷第十四 风猥退方三首-卷第十四 偏风方九首-卷第十四 风痱方三首-卷第十四 瘫痪风方四首-卷第十四 风半身不随方八首-卷第十四 风身体手足不随方二首-卷第十四 风不得语方二首-卷第十四 风失音不语方八首-卷第十四 风口方九首-卷第十四 风口噤方一十首-卷第十四 中风角弓反张方七首-卷第十四 历节风方一十首-卷第十四 贼风方一十二首-卷第十四 中风发热方三首-卷第十四 孙真人眼科总理七十二症秘诀-卷之一 重刻《外台秘要》序 重刻《外台秘要方》序 痰饮论二首-卷第八

内容摘要

 

中国唐代由文献辑录而成的综合性医书。又名《外台秘要方》。40卷。作者王焘撰。成于天宝十一载(752)。本书汇集了初唐及唐以前的医学著作。对医学文献进行大量的整理工作,使前人的理论研究与治疗方药全面系统地结合起来。

卷1~2为伤寒;卷3~6为天行、温病、疟疾、霍乱等;卷7~20为心痛、痰饮、咳嗽等内科杂病;卷21~22为五官科疾病;卷23~24为瘿瘤、痈疽 等;卷25~27为痢、痔诸病;卷28~30为中恶、金疮、恶疾等;卷31~32为采药、丸散、面部诸疾;卷33~36为妇儿疾病;卷37~38为乳石; 卷39~40为明堂灸法。

全书共1104门,均先论后方,载方6000余首。凡书中引用书籍都详细注明出处,保存大量唐以前医学文献,为研究中国医疗技术史及发掘中医宝库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和考察依据。公元1069年,本书曾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刻。1640年又经程衍道校勘,1949年后有影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