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管坏死)
急性肾小管坏死是怎么回事?
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主要病因
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是急性肾损伤(AKI)的一种常见形式,主要由肾缺血或肾毒性物质引起,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或死亡。其病因可分为两大类:缺血性和肾毒性。
1. 缺血性急性肾小管坏死
主要病因: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导致肾小管缺血缺氧。
低血容量:如大出血、严重脱水、烧伤等。
心输出量减少: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包填塞等。
全身性血管扩张:如脓毒症、过敏反应等。
肾血管收缩:如肝肾综合征、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等。
2. 肾毒性急性肾小管坏死
主要病因:直接肾毒性物质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
(1)药物性肾毒性
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万古霉素等。
化疗药物:如顺铂、甲氨蝶呤等。
造影剂:尤其是高渗造影剂。
其他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ACE抑制剂等。
(2)内源性毒素
肌红蛋白:横纹肌溶解症(如挤压伤、剧烈运动)。
血红蛋白:溶血(如输血反应、疟疾)。
尿酸:肿瘤溶解综合征。
(3)其他肾毒性物质
重金属:如铅、汞、镉等。
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乙二醇等。
3. 其他少见病因
感染:如钩端螺旋体病、汉坦病毒感染等。
遗传性疾病:如胱氨酸尿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