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
经典中医著作与现代研究文献
经络考
张三锡撰于1609年,仅一卷,为《医学六要》之一。作者将《素问》、《难经》、《灵枢》及滑伯仁《十四经发挥》中,认为最要者,合编为《经络考》。书中采用马莳《内经》注较多,并载有图。现存《医学六要》明·崇祯己卯(1639年)刻本。
其内容有十二经脉的循行、病候及其所属藏府解剖图、十四经诸穴歌、分寸歌、十四经脉图、营卫、精气津液血液、五伤、身体14个部位的经脉分属等。
经络全书
针灸学著作。四册,分为前后两编。前编系明·沈子禄撰于1566年;后编为明·徐师鲁撰于1576年。其后又经清·尤乘重辑,刊于1689年。
前编名“分野”,记述全身体表部位的名称共88条,详考《内经》等书,论述其经络之循行交会;后编名“枢要”,又分原病、阴阳、藏府、营卫、经络、常经(即十二经)、奇经、人迎气口、三部、诊脉、清浊、虚实、客感、传变等14篇。遍考《内经》以下有关经络的各家论述加以发挥,对经络学说中的术语进行了较系统的整理,书末附有音释。
现存清刻本等。
奇经八脉考
经脉专书。一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78年。
本书论述奇经八脉,考证历代有关文献,对每条奇经的循行和病等,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整理,并提出了作者个人的见解,是一部研究奇经八脉的重要著作。现有清刻本、石印本《四库全书》本及与《濒湖脉学》的合印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西方子明堂灸经
灸法著作。八卷。元·西方子(姓名不详)撰。元初刊行。
卷1列正人头面图、胸膺图、腹肚图;卷2~3正人手图、足图;卷4伏人头图;卷5~6伏人手图、足图;卷7侧人头颈图、胁图、手图;卷8足图。内容系据《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删去针法而成。其分别部居取用《千金方》之仰、伏、侧明堂三人图,其主治各病兼采《外台秘要》诸书,故此书与《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同者几半,但其论穴位处所,可灸与不可灸,则更为详备。
现有明清刻本《四库全书》本、《当归草堂医学丛书》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附:冯氏校勘记一卷)。
书籍分类
按类别查找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