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中疟疾的配方、制作方法、功效与主治、服法、说明
疟疾在中医中属于“疟病”范畴,多由疟邪侵入、正气不足所致,食疗可辅助治疗,以清热解毒、扶正祛邪为主。以下介绍一个经典食疗方。
一、配方
主料:青蒿10克,常山5克,生姜3片,红枣5枚,粳米50克。
辅料:清水适量。
二、制作方法
将青蒿、常山洗净,用纱布包好备用。
生姜切片,红枣去核。
粳米淘洗干净。
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约500毫升。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至粥稠烂。
去除纱布包,即可食用。
三、功效与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截疟止痢、健脾和胃。
主治:适用于疟疾发作期,症状包括寒战、高热、出汗、头痛等,尤其适合正疟或间日疟。
四、服法
温热服用,每日1剂,分2次食用(早晚各一次)。
建议在疟疾发作前1-2小时服用,以增强疗效。
连续服用3-5天,或直至症状缓解。
五、说明
本方以青蒿、常山为主药,具有抗疟作用;生姜、红枣调和脾胃,粳米养胃气。
注意事项:孕妇、体虚者慎用;若症状严重,应结合西医抗疟药物治疗。
食疗仅为辅助,不可替代专业医疗,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