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醪是一种以菊花为主要原料的传统食疗饮品,具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消肿等功效,适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目赤、高血压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菊花醪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干菊花 | 50~100g | 疏风清热、明目解毒 |
糯米 | 500g | 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
酒曲 | 适量(约5~10g) | 发酵剂、助消化 |
水 | 适量 | 溶解和发酵介质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风热感冒重:加薄荷10g、桑叶15g。
肝火旺:加决明子20g、夏枯草15g。
消化不良:加山楂10g、陈皮5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干菊花洗净,用温水浸泡30分钟以释放有效成分。
糯米淘洗干净,浸泡4~6小时至软化。
步骤2:蒸煮和发酵
将浸泡好的糯米蒸熟,冷却至温热(约30~40°C)。
加入酒曲和菊花(可先将菊花煮水取汁),混合均匀。
放入洁净容器中,密封发酵,置于温暖处(25~30°C)发酵3~5天。
发酵完成后,过滤或直接饮用醪糟液。
注意事项
使用无菌容器,避免杂菌污染。
发酵温度不宜过高,以免影响口感和功效。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疏风清热:缓解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咽喉肿痛。
平肝明目:改善肝火上炎导致的目赤肿痛、视力模糊。
解毒消肿:辅助治疗疮痈肿毒、皮肤炎症。
健脾开胃:促进消化,增强食欲。
2. 适用人群
风热外感、感冒初起者。
肝阳上亢、高血压、眼疾患者。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脾胃虚寒者(易导致腹泻)。
对酒精过敏者(发酵过程产生微量酒精)。
糖尿病患者慎用,因含糖分。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50~100ml,每日1~2次(温服或冷饮)。
感冒发作期:每次100~150ml,每日2~3次,可加蜂蜜调味。
外用法:醪糟液外敷患处,用于皮肤肿毒。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1~2周,症状缓解后停用,避免过量。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菊花含菊花苷、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降压作用。
糯米和酒曲发酵产生益生菌,助消化并增强免疫力。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现代生活压力导致的焦虑、失眠(配伍百合、茯苓)。
研究发现其对轻度抗菌和抗氧化有积极作用。
替代方案:
不善发酵者可用菊花泡茶或煮粥,但功效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