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酒是一种以苦参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通淋等功效,适用于湿热下注、皮肤瘙痒、湿疹、带下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苦参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苦参(干) | 50~100g |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蜂蜜(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湿热重:加黄柏20g、苍术15g。
皮肤瘙痒:加白鲜皮20g、地肤子15g。
带下异常:加车前子15g、茯苓2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苦参洗净,切片或捣碎(增强药效释放)。
若用鲜品,需阴干或低温烘干至干燥。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处理好的苦参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15~30天。
过滤去渣,加入蜂蜜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脾胃虚寒者慎用。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清热燥湿:缓解湿热引起的腹泻、痢疾、黄疸。
杀虫止痒:改善皮肤湿疹、疥癣、阴道滴虫感染。
利尿通淋:辅助治疗小便不利、淋证。
抗炎抗菌:用于细菌或真菌引起的感染。
2. 适用人群
湿热体质、皮肤病患者。
女性带下异常、阴道炎患者。
泌尿系统感染或炎症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脾胃虚寒者(易导致腹泻)。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5~10ml,每日1次(饭后温服)。
症状发作期:每次10~15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药酒稀释后涂抹患处,用于皮肤瘙痒或感染。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2周后停1周,避免副作用。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苦参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具有抗炎、抗菌、抗寄生虫作用。
白酒能促进药物成分的溶解和吸收。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治疗慢性湿疹或真菌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研究发现其对某些肠道寄生虫有抑制作用。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苦参煎汤外洗或内服(功效类似但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