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

朝代:唐
分类:本草
以上(下)草木类及虫鸟等物二十种,陶弘景不识,今医博识人亦不识者 米下 米中 米上 菜下 菜中 菜上 果下 果中 果上 虫鱼下 虫鱼中 虫鱼上 禽下 禽中 禽上 兽下 兽中 兽上 卷第十四 卷第十三 卷第三 卷第十二 药对岁物药品 卷第十一 米中部 卷第十 米上部 卷第九 菜中部 卷第八 菜上部 卷第七 果下部 卷第六 果上部 卷第五 虫鱼下部 卷第四 虫鱼中部 卷第三 虫鱼上部 兽下部 兽中部 兽上部 木药下部 木药中部 木药上部 草药下部 草药中部 以上(下)草木类及虫鸟等物二十种,陶弘景不识,今医博识人亦不识者 草药上部 米下 玉石下部 米中 玉石中部 米上 玉石上部 菜下 畏恶七情表 菜中 凡药不宜入汤酒者 菜上 服药食忌例 果下 解毒 果中 诸病通用药 果上 合药分剂料理法 虫鱼下 梁·陶隐居序 虫鱼中 孔志约序 虫鱼上 禽下 禽中 禽上 兽下 兽中 兽上 卷第十四 卷第十三 卷第十二 卷第十一 卷第十 卷第九 卷第八 卷第七 卷第六 卷第五 卷第四 药对岁物药品 米中部 米上部 菜中部 菜上部 果下部 果上部 虫鱼下部 虫鱼中部 虫鱼上部 兽下部 兽中部 兽上部 木药下部 木药中部 木药上部 草药下部 草药中部 草药上部 玉石下部 玉石中部 玉石上部 畏恶七情表 凡药不宜入汤酒者 服药食忌例 解毒 诸病通用药 合药分剂料理法 梁·陶隐居序 孔志约序

内容摘要

《新修本草》(公元657-659年,唐显庆2-4年)是苏敬等所编著。世称《唐本草》。   

唐代的文化,在当时是居于世界文化的前列,医药亦属文化的一种,当然也不例外。就药物而言,品种不断增加,内容日益丰富。而当时医家奉为用药指南的《本草经集注》,在内容方面存在着:"闻见阙于殊方……诠释拘于独学……秋采榆人,冬收云实。谬梁米之黄白,混剂子之牡蔓。异繁美于鸡肠,合由跋于鸢尾。防葵狼毒,妄日同根;钩吻黄精,引为连类。铅锡莫辨,橙抽不分";等问题。而此后之医家,"更相祖述,罕能厘证","承疑行妄,曾无有觉"。这些存在问题,如不解决,势必以误传讹。因此,苏敏于唐显庆二年表请修定本草,得到唐高宗的批准,并命李劾等组织二十二人修定,实际上是由苏敬负责。于显庆四年修定完毕,名曰《新修本草》。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它比世界上有名的欧洲纽伦堡药典要早800余年。   

本书有本草20卷,目录1卷,又有药图25卷,图经7卷,计53卷。载药844种,比《本草经集注》增加114种。所增加的药物中,有一部分外来药品,如安息香、龙脑香、胡椒、诃黎勒等。分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菜、米谷、有名未用回互类。   

本书在编写中对《本经》褓存原貌,同时在学术上能采纳群众意见,做到"上禀神规,下询众议"。收集的资料范围比较广泛,"普颁天下,营求药物,羽毛鳞介,无远不臻;根茎花实,有名咸萃"。对药物的功用,详细探讨,多方考订,做到"详探秘要,博综方术。《本经》虽阙,有验必书;《别录》虽存,无稽必正。考其同异,择其去取"。从而改变辗转抄录的编书陋习,其学术性是较强的。本书有文、有图,图文对照,便于学者学习。这种编写方法,开创了药学著作的先例。所以唐朝政府规定为学医者必读之书。它对我国药学的发展起有推动作用,流传达300年之久,直到宋代的《开宝本草》问世后才代替了它在医药界的位置。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公元713年日本就有此书的传抄本。日本《律令蜒喜式》记载:"凡医生皆读苏敬新修本草"。"凡读医经者,《太素》限四百六十日,《新修本草》三百一十日"。这也说明本书对日本医药事业影响之深远了。

本书原著已不全,现仅有本草部分残卷的影印本;但原书的主要内容,还可从《证类本草》、《本草纲目》中见到。现有复辑本问世,名之曰《唐·新修本草》。

成书于唐显庆四年的本草学著作《新修本草》是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权力机关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药学专著,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药典。

《新修本草》正文部分收录了850种药,比前代药学家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新增药物114种,对古书未载的内容加以补充,内容有误者,重加修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从正式颁布天下之後就作为临床用药的法律和学术依据,流传了400馀年,代表了中古时期中国中医药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