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坏死性血管闭塞性视网膜炎,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症,桐泽型葡萄膜炎,周边视网膜坏死伴)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如何鉴别诊断?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诊断方法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是一种由疱疹病毒(如HSV、VZV)引起的严重眼内炎症,需结合 临床表现、眼科检查、实验室检测 和 影像学 进行诊断。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
1. 常见症状
急性眼痛:通常单侧,但可双侧。
视力下降:快速进展,可能伴漂浮物或闪光感。
红眼、畏光:提示前房炎症。
2. 体征
前房炎症:细胞和闪辉。
玻璃体炎:混浊,影响眼底观察。
周边视网膜坏死:典型表现为白色或黄白色坏死病灶,边界清晰,可伴出血。
视网膜血管炎:动脉和静脉均可受累,出现血管鞘或闭塞。
二、眼科检查
1. 裂隙灯检查
评估前房炎症和角膜情况。
2. 眼底检查(散瞳后)
直接或间接检眼镜:观察视网膜坏死、血管炎和玻璃体混浊。
眼底照相:记录病变进展。
3.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评估视网膜层结构,检测水肿或脱离。
4. 荧光素血管造影(FA)
显示血管渗漏、闭塞和无灌注区。
三、实验室检测
1. 房水或玻璃体PCR检测
金标准:检测疱疹病毒DNA(如HSV-1、HSV-2、VZV)。
优点:高特异性,可确认病因。
缺点:侵入性操作,需在手术室进行。
2. 血清学检测
检测病毒抗体(如IgG、IgM),但可能因既往感染而假阳性。
3. 其他检查
全血细胞计数:排除其他感染。
炎症标志物:如CRP、ESR可能升高。
四、影像学检查
1. B超检查
评估玻璃体混浊程度和视网膜脱离。
2. MRI或CT
必要时用于排除颅内病变或视神经受累。
五、诊断标准(基于国际共识)
典型临床表现:急性眼痛、视力下降、前房炎症、玻璃体炎、周边视网膜坏死。
实验室证实:房水/玻璃体PCR阳性。
排除其他疾病:如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弓形体病。
六、鉴别诊断
| 疾病 | 关键区别 |
|---|---|
|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 多见于免疫抑制患者,坏死灶更弥漫,PCR检测CMV。 |
| 弓形体视网膜脉络膜炎 | 常有旧瘢痕,血清学阳性。 |
| 白塞病 | 伴口腔和生殖器溃疡,全身症状。 |
七、诊断流程总结
临床评估:症状和体征提示ARN。
眼科检查:裂隙灯、眼底检查、OCT、FA。
实验室检测:房水/玻璃体PCR for 疱疹病毒。
影像学:B超评估并发症。
启动治疗:及早抗病毒治疗以防视力丧失。
关键点
🔹 ARN是眼科急症,延迟诊断可导致视网膜脱离和失明。
🔹 PCR检测 是确诊关键,但临床高度怀疑时可经验性治疗。
🔹 双侧受累 常见于免疫缺陷患者,需全面评估。
建议:出现急性眼痛和视力下降时,立即就医进行专业眼科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