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及视网膜脱离手术所致青光眼(参考耳鼻喉头颈外科学)
玻璃体及视网膜脱离手术所致青光眼如何鉴别诊断?
玻璃体及视网膜脱离手术所致青光眼的诊断
玻璃体及视网膜脱离手术(如玻璃体切除术、巩膜扣带术)后可能并发青光眼,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眼压测量、前房角镜检查、影像学评估 和 排除其他病因。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高危因素和临床表现
1. 高危因素
手术类型:玻璃体切除术(尤其联合气体或硅油填充)、巩膜扣带术。
术中并发症:如眼内出血、炎症反应。
术后因素: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眼内填充物(如硅油)导致房水流出受阻。
2. 常见症状和体征
眼压升高:可能急性或慢性出现。
眼痛、头痛、视力模糊:尤其在急性青光眼时。
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可见于严重病例。
视神经损害:长期高眼压可导致视盘凹陷扩大、视野缺损。
二、诊断检查方法
1. 眼压测量(Goldmann压平眼压计或非接触眼压计)
正常眼压:10-21 mmHg。
异常:眼压持续 >21 mmHg,提示青光眼可能。
动态监测:术后定期测量,评估趋势。
2. 前房角镜检查
目的:评估房角结构,识别阻塞原因(如硅油阻塞、周边前粘连)。
常见发现:房角变窄或关闭, due to 填充物或炎症。
3. 视神经和视网膜评估
眼底检查:观察视盘形态(杯盘比增大)、视网膜状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量化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检测早期损害。
视野检查:评估视野缺损,确认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
4. 影像学检查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高分辨率评估前房角和睫状体, detect 硅油位置或粘连。
B超或OCT:评估眼内填充物和视网膜状态。
5. 其他辅助检查
炎症标志物:如房水细胞计数,排除术后炎症导致的继发性青光眼。
排除其他病因: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angle-closure glaucoma,通过病史和检查。
三、诊断标准和分型
| 类型 | 主要机制 | 诊断要点 |
|---|---|---|
| 硅油相关性青光眼 | 硅油阻塞房角或小梁网 | 硅油填充史,前房角镜见硅油泡,眼压升高 |
| 炎症性青光眼 | 术后炎症导致房水流出受阻 | 炎症体征(如细胞、闪辉),对皮质类固醇反应 |
| 机械性青光眼 | 巩膜扣带或气体压迫 | 扣带位置异常或气体过度填充,UBM确认 |
| 混合型 | 多种因素叠加 | 综合评估,需个体化诊断 |
四、诊断流程总结
病史采集:详细手术史、术后用药、症状出现时间。
基线检查:眼压测量、前房角镜、眼底评估。
影像学辅助:UBM或OCT以明确病因。
排除其他:区分原发性和其他继发性青光眼。
监测和确认:动态随访,评估治疗反应。
关键点
🔹 早期诊断 至关重要,以防止不可逆视神经损害。
🔹 术后定期复查 是预防和早期发现的关键, especially in high-risk cases.
🔹 多学科 approach: involving vitreoretinal surgeons and glaucoma specialists.
建议:术后患者应 定期进行眼压和视神经检查,如有症状及时就医。
